膜分离技术处理乳制品废水

发布时间:2018-3-15 15:16:44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乳制品总产量和生产企业数量增多,乳制品废水的排放量也增加。乳制品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对乳制品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对乳制品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微滤可截留分子量为100kDa~500kDa左右的分子,乳制品废水通过它过滤后,几乎可以去除全部的酵母菌和霉菌,同时还能拦截一定量的卤盐[8];超滤可截留分子量为2kDa~150kDa的分子,选取适当孔径的超滤膜,可截留乳制品废水中几乎全部的蛋白质、脂肪和一些不溶的化合物及矿物质,而仅允许乳糖、可溶性盐和灰分通过;纳滤可截留分子量为0.2kDa~2kDa的分子,它既可以截留乳制品废水中的乳糖,又可以回收90%以上的就地清洗系统(cleaninplace,CIP)的酸碱废水;反渗透可截留分子量小于0.2kDa的分子,它能够截留乳制品废水中几乎所有的污染物,透析液可以会用到锅炉用水或CIP系统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P>

  赵俊杰等实验发现:乳制品废水经先酸沉后絮凝离心的预处理,可以除去废水中大分子蛋白、少量脂肪、悬浮固体等杂质,避免了这些物质堵塞膜孔、导致膜污染;然后在温度30℃,压力0.8MPa,流速70L/h反应条件下,通过型号为N100的微滤膜,分离出大直径菌体、悬浮固体;再升压到1.0MPa,通过型号为GM的超滤膜,可以拦截乳清蛋白、果胶等物质;温度控制在40℃~50℃,压力升至1.5MPa,再通过型号为DLC的纳滤膜,除去乳糖;最后在温度35℃~45℃,压力3.0MPa,流速改为20L/h状态下,通过反渗透膜。对透过液的检测发现其中没有可溶性固形物、悬浮固体、粗蛋白、总糖,电导率<500μs/cm。经反渗透膜后,得到的滤液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乳制品废水→预处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排放或回用A.Chollangi和M.D.M.Hossain研究了3、5和10kDa3种不同尺寸规格的超滤膜对奶制品废水中乳蛋白和乳糖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①当跨膜压差为3bars~3.5bars时,10kDa尺寸的超滤膜几乎可以拦截废水样品中所有的乳糖,且当运行温度从室温(18℃)升高到30℃,膜通量增大8%~10%,其对乳糖截留率会增加12%~18%;②含有乳蛋白的废水样品,膜通量会显著下降,从而使得对乳蛋白的截留率不高。但是当跨膜压力差加大为3.5bars~4bars时,10kDa尺寸的超滤膜对乳蛋白的截留率会增加到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