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海绵体”设计

发布时间:2018-3-15 14:50:53

  海绵城市概念要求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自然特点,不仅保护滨水区域原有的生态体系,也实现人类、自然、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和谐相处。

  滨水景观的“海绵体”设计

  滨水景观的好与坏评价,其实本质上是根据人类对河流进行开发结果来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而是必须研究河流和地表的关系。有的河流,可能有一部和洪水搏斗的历史;另一些河流却可能是以水为中心的人类生活史,生机勃勃、灿烂辉煌。

  滨水景观过程景物的基本分类

 

  其中的“海绵体”包括了河流、沿岸的道路、广场以及公园绿地。

 

  1、道路景观的海绵体设计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整个城市面积的10%~25%,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道路海绵体的设计。滨水区域的海绵道路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因有较大缝隙,在降雨时雨水能迅速透过面层沥青,从下面层防水结构表面汇入道路两侧排水系统,防止路面积水。

 

  2、广场的海绵体设计

  广场属于城市景观之一,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质铺装材料,对雨水的渗透性较差。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广场景观设计,在选择铺装材料时,可以选择渗透吸水能力较强的铺装材料,实现对水资源有效涵养。

  3、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

  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滨水空间中各生态斑块的联系和隔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大规模、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生物的迁徙和水资源的循环提供便利。

  l 将沿河径流、水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

  l 其次,在园区内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

  l 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

  l 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驳岸中,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

  l 净化缓冲周边水质坏境,结合河流内围林地空间的组织,同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关系,构筑成城市海绵绿肺,中心生态基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防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完成之后,除了要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休闲和娱乐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能够避免洪水对滨水区域的威胁。

  生态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学理念,以实现对当地环境的最大保护,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滨水环境景观的影响。

  空间层次性原则: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垂直方向景观的设计,如营造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台,增强人们对道路的立体感,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特点,设计不同高度的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垂直景观效果。

  完整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点线面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滨水区域和水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得到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滨水景观的“海绵化”规划程序

  滨水景观的规划编制程序大体分为初步规划和实施规划两个阶段。

  滨水景观规划流程和相关的各种规划

 

  分区规划

  利用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掌握对象河流和周围地区的特性。把对象区域中有共同特征和特性的区域进行分区。

 

  分区规划和确定主题的例子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使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一个较好的状态,减缓水质污染现象,也使得各种景观的设计变得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了滨水景观亲水性的优势。(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MR,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