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处理豆制品废水

发布时间:2018-3-15 15:18:36

  传统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生产过程中,压滤成型后排放出的废水称为豆腐乳清废水,俗称黄浆水。这种黄浆水中包含58%大豆皂苷、50%大豆异黄酮、83%水苏糖和94%棉子糖、17%蛋白质以及17%脂肪占17%。

  顾建明和潘春云发现在对黄浆水进行的一系列膜技术处理之前,先将废水pH调为7.5,并加入占废水固形物含量10%的CaCl2,升温至100℃,沉淀处理15min,再让经沉淀处理后的黄浆水在压力0.3MPa~0.4MPa,温度40℃~50℃的条件下通过PS-10的超滤膜,经过这种预处理后,可以除去黄浆水中95.3%的蛋白质,损失少量的大豆异黄酮,从而降低后续膜处理过程的操作负荷,避免了严重的膜污染。赵冬梅[16]等运用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组合膜处理含有大豆异黄酮与大豆皂苷的黄浆水后发现:大豆异黄酮总量的26%存在于超滤的截留液中,33%存在于纳滤的截留液中,40%存在于反渗透的截留液中;大豆皂苷总量的23%存在于超滤的截留液中,23%存在于纳滤的截留液中,46%存在于反渗透的截留液中。徐朝辉等先对大豆乳清废水进行絮凝离心预处理后,再让其在70L/h流速,适当压力,40℃~50℃运行条件下,通过型号为100nm的超滤膜,回收废水中的乳清蛋白;然后用DK型纳滤膜,在1.50MPa压力,脱盐并浓缩回收其中的低聚糖;最后,在20L/h流速,2.80MPa压力下经过反渗透膜,使原废水达到回用或排放要求。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乳清废水→预处理→超滤—→纳滤→反渗透→排放或回用水↓↓乳清蛋白低聚糖AndrésM等实验得出:在一定的跨膜压差下,分子截留量为10、30kDa和50kDa的超滤膜,对大豆乳清废水中蛋白质的截留率(截留率=1-渗透液中蛋白质浓度/渗余物中蛋白质浓度)分别为0.705、0.747和0.637(见表1)。由于高温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膜表面结垢,因此,当操作温度为30℃~50℃时,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蛋白质的截留作用会变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