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响气浮处理含油污水效果

发布时间:2018-4-4 16:18:59

  气浮法,即在含油污水中通入空气(或天然气)或设法使水中产生气泡,使污水中粒径为0.25~25μm的乳化油和分散在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并加以回收,从而达到从含油污水去除油和悬浮物的目的,但是,有时要根据出水水质的情况加入浮选剂或混凝剂,以便能使更多的气泡粘附更多的油滴或悬浮颗粒,最大程度的提高除油率。

  出水水质对气浮效果至关重要,要想得到好的气浮效果,就必须认清气浮过程,全面分析能够引起出水水质变化的因素。以下主要从溶气压力、停留时间、气泡大小、絮凝剂种类与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

  溶气压力

  溶气压力的高低决定产生气泡的大小,从而影响出水水质。在气浮工艺中,一般将压力控制在0.3~0.44MPa时产生所需气泡的尺寸足以满足气浮需要。而且,较低的溶气压力可以降低电耗,节约成本。

  停留时间

  气浮过程中,在不同的停留时间用不同的絮凝剂除油率也不同。何华等发现,当在接触式停留1.5~4.0min时,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除浊率为20%左右,而絮凝剂硫酸铝的除浊率只为12%左右。此外,停留时间并非越短或越长越好,针对不同的气浮实验,找到合理的停留时间,也会带来好的气浮效果。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气泡大小

  气泡大小是气浮效果的关键,不同尺寸气泡由于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它们吸附油滴的能力也不相同。小气泡浮升速度慢,容易捕捉油滴(尤其是小油滴),而大气泡上浮速度快,易于捕捉大油滴。但是气泡过大过小都不宜,如果气泡太大,过快的浮升会使气泡不容易吸附油滴,而且气泡容易破裂,除油效果不好。气泡过小,对释放气泡的装置和压力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处理含有过多小气泡的浮渣带来一定难度。一般认为,40μm左右的小气泡在气浮中比较稳定。

  气水比

  气水比是气浮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增加污水中溶气量,有利于气浮过程的进行。但并非气水比越大越好,就溶气气浮而言,溶于水中的气体量受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水温高于40℃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大降低,这样反而影响气浮效果。另外,溶气量与气体压强成正比,提高气体压力,可以提高气水比,但过高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当然,增加停留时间也可提高气水比,但这种方法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絮凝剂

  絮凝剂的投加大大提高了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的效果,但絮凝颗粒的性能是决定气浮结果的关键。由于气泡更倾向于粘附疏水性颗粒,而不易与亲水性颗粒结合。若要得到更好的气浮效果,则需要添加疏水性和粘附性强的絮凝剂,使气泡粘附更多的悬浮颗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