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5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IPC分类号B01F7/18; B01F15/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包括计算机、电气控制器、搅拌器及搅拌槽,搅拌槽顶部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装有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一电动阀,搅拌槽右侧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装有第二电动阀、第二流量传感器及第三电动阀,搅拌槽左侧设有反冲洗进液管,反冲洗进液管上装有第四电动阀,搅拌槽底部设有反冲洗排液管,反冲洗排液管上装有第五电动阀;搅拌槽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搅拌槽外部设有外包层,外包层包括保温层、镀锌钢丝网及防护层;搅拌器的搅拌架上设有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提高酶处理污水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包括计算机(16)、电气控制器(15)、搅拌器(4)及搅拌槽(14),其特征在于:搅拌槽(14)顶部设有进液管(1),进液管(1)上装有第一流量传感器(2)和第一电动阀(3),搅拌槽(14)右侧设有排液管(8),排液管(8)上装有第二电动阀(6)、第二流量传感器(7)及第三电动阀(9),搅拌槽(14)左侧设有反冲洗进液管(18),反冲洗进液管(18)上装有第四电动阀(17),搅拌槽(14)底部设有反冲洗排液管(13),反冲洗排液管(13)上装有第五电动阀(12);搅拌槽(14)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5),搅拌槽(14)外部设有外包层(11),外包层 (11)包括保温层(19)、镀锌钢丝网(21)及防护层(20),外包层(11)通过固定在搅拌槽(14)外壁的钢构(22)固定;所述的搅拌器(4)的搅拌架上设有电加热丝(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量传感器(2)、第二流量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5)及电气控制器(15)分别通过电缆与计算机(16)连接,电气控制器(15)分别通过电缆与第一电动阀(3)、第二电动阀(6)、第三电动阀(9)、第四电动阀(17)、第五电动阀(12)、搅拌器(4)及电加热丝(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槽(14)外壁喷有防锈漆,防护层(20)表面设有防腐层。
说明书
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污水成分比较复杂,是一种以水为主体集溶解气体、盐类、固体杂质、油类悬浮体、有机物为一体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含油量高、悬浮物高、矿化度较高等特点。目前,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法,通过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生物法固定除油菌,结果表明,在25至40℃下处理乳化油,其去除率高达85%至90%,很多的都没有对油田废水进行加热搅拌乳化处理,使酶的功效大大的折扣。油田污水的危害:高含油量的污水,回注容易堵塞地层,外排会造成油污染,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通过加热搅拌乳化装置使废水中的油能够乳化,从而减轻了处理设备的老化程度,进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弥补和改善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提高酶处理污水的效率、经济适用的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加热搅拌乳化装置,包括计算机、电气控制器、搅拌器及搅拌槽,搅拌槽顶部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装有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一电动阀,搅拌槽右侧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装有第二电动阀、第二流量传感器及第三电动阀,搅拌槽左侧设有反冲洗进液管,反冲洗进液管上装有第四电动阀,搅拌槽底部设有反冲洗排液管,反冲洗排液管上装有第五电动阀;搅拌槽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搅拌槽外部设有外包层,外包层包括保温层、镀锌钢丝网及防护层,外包层通过固定在搅拌槽外壁的钢构固定;所述的搅拌器的搅拌架上设有电加热丝。
所述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气控制器分别通过电缆与计算机连接,电气控制器分别通过电缆与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第三电动阀、第四电动阀、第五电动阀、搅拌器及电加热丝连接。
所述的搅拌槽外壁喷有防锈漆,防护层表面设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提高酶处理污水的效率,经济适用,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该包埋法污水处理前的调节实验装置通过加热搅拌乳化处理后的油田废水混合物,在调节到适当的温度进入废水的酶的包埋处理,能够大大的提高酶处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