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纸行业废水污染现状

发布时间:2018-4-4 11:29:37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纤维原料的不足。中国造纸纤维原料结构不够合理,先对而言木浆比例偏低,其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这使得纸浆和废纸的来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市场风险变的较大。虽然中国的草类、麻类、芦苇等非木材纤维原料丰富,制浆技术也比较先进,但由于选用非木材原料制浆,其污染排放要增大很少,处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这些原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林纸一体化基地建设是一个创新性的可解决问题的项目,也以此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植树造林周期较长,开始阶段的投资较高,而且我国土和、水资源短缺,对林纸一体化基地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速生丰产林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很难解决原料供应上的不足。鉴于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木材、木浆以及废纸的来源,但是,中国纸业发展迅速,需求增长更大,因此,这些措施的采取,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缓解,但是与实际的原料需求相比,还是有一的差距。由此说来,实施好林纸一体化基地建设,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制浆造纸原料的不足问题。2001年开始,为了更好的实施好林纸一体化基地建设,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快建设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之后一大批林纸企业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同时也为了解决自身对制浆原料的需要,开始种植速生木材,林纸一体基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这也使得造纸纤维原料短缺的紧张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传统的制浆造纸工业对我国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特别是对水的污染是很严重的,造纸行业也因此成为了众多污染排放控制行业的重点行业。造纸工业污染环境是众所周知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浆造纸原料结构不合理,麦秆、麻类、芦苇等非木材纤维原料所占比重大,而非木材纤维原料制浆所得污水污染物含量高,治理难度比较大,且对非纤维原料制浆废水的治理技术还不够成熟,虽然发达国家的先进治理技术很多,但是由于工艺和原料不同,并不能完全照搬;其次,造纸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我国制浆造纸企业虽多,但是平均规模小,众多造纸企业中,能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数量就不多了;最后,资金不够充足,制浆造纸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积极使用碱回收和其它对环境污染有良好改善作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制浆造纸及纸制品产业用水总量为123.39亿吨,这其中的新鲜水用量就有46.15亿吨,剩余的77.24亿吨为重复水用量,水重复利用率为62.9%;2010年,整个造纸工业的废水排放量为39.37亿吨,在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18.5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造纸工业在资源和环保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污染防治任务也是十分艰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