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31
申请日:2023.07.24
分类号:C02F11/14(2019.01)I;C02F11/125(2019.01)I;C02F11/122(2019.01)I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泥浓缩工艺以及系统。上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泥水分离装置和污泥压缩装置。二段螺旋抽滤器包括混合壳体、螺旋杆、滤布、抽滤壳体、抽滤管和抽滤箱,混合壳体内壁开设有漏水孔,且混合壳体的一端部与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连通,螺旋杆设置于混合壳体内,且螺旋杆的两端分别与混合壳体转动连接,滤布贴设于混合壳体的内壁上,且滤布至少遮挡于漏水孔处,抽滤壳体套接于混合壳体上,且漏水孔与抽滤壳体连通,抽滤壳体与抽滤管连通,且抽滤壳体通过抽滤管与抽滤箱连通。污泥压缩装置的进口与混合壳体的另一端部连通。上述的污泥浓缩系统能在确保污泥的浓缩稳定性和效率的情况下,实现污泥浓缩设备的结构简化和控制程序的简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段螺旋混合器和二段螺旋抽滤器,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进口用于投入污泥和絮凝剂;所述二段螺旋抽滤器包括混合壳体、螺旋杆、滤布、抽滤壳体、抽滤管和抽滤箱,所述混合壳体内壁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混合壳体的一端部与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螺旋杆设置于所述混合壳体内,且所述螺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滤布贴设于所述混合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滤布至少遮挡于所述漏水孔处,所述抽滤壳体套接于所述混合壳体上,且所述漏水孔与所述抽滤壳体连通,所述抽滤壳体与所述抽滤管连通,且所述抽滤壳体通过所述抽滤管与所述抽滤箱连通;污泥压缩装置,所述污泥压缩装置的进口与所述混合壳体的另一端部连通;所述螺旋杆包括转动辊、螺旋叶片和软刮板,所述转动辊设置于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转动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套接于所述转动辊上,所述螺旋叶片远离所述转动辊的一侧的周缘设置有软刮板,所述软刮板与所述滤布抵接;所述混合壳体包括镂空区和间隔区,所述镂空区的周缘与所述间隔区连接,所述漏水孔开设于所述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镂空区间隔设置在所述间隔区上,每一所述镂空区上均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漏水孔;每一所述漏水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镂空区的厚度方向相交;所述滤布通过胶黏剂贴附于所述间隔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箱包括储水箱和抽滤机,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抽滤管与所述抽滤壳体连通,所述抽滤机的抽滤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所述抽滤机的抽滤端位于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及/或,所述储水箱用于至多储存80%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螺旋抽滤器还包括电机,所述转动辊的一端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混合壳体并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系统还包括污泥泵,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污泥泵与所述混合壳体的一端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包括混合螺杆、混合罐和混合电机,所述混合螺杆设置于所述混合罐中,且所述混合螺杆的一端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混合罐并与所述混合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混合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混合罐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混合罐的两端部。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污泥浓缩系统的污泥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污泥和絮凝剂;将所述污泥和所述絮凝剂一并进行混合操作,得到一级污泥;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分散抽滤操作,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在剪切混合中抽滤除去游离水,得到二级污泥;对所述二级污泥进行板框压滤操作,得到浓缩污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分散抽滤操作,具体为: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输送,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剪切混合,同步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抽滤,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在剪切混合中抽滤除去游离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在确保污泥的浓缩稳定性和效率的情况下,实现污泥浓缩设备的结构简化和控制程序的简化的污泥浓缩工艺以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包括:
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段螺旋混合器和二段螺旋抽滤器,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进口用于投入污泥和絮凝剂;
所述二段螺旋抽滤器包括混合壳体、螺旋杆、滤布、抽滤壳体、抽滤管和抽滤箱,所述混合壳体内壁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混合壳体的一端部与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螺旋杆设置于所述混合壳体内,且所述螺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滤布贴设于所述混合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滤布至少遮挡于所述漏水孔处,所述抽滤壳体套接于所述混合壳体上,且所述漏水孔与所述抽滤壳体连通,所述抽滤壳体与所述抽滤管连通,且所述抽滤壳体通过所述抽滤管与所述抽滤箱连通;
污泥压缩装置,所述污泥压缩装置的进口与所述混合壳体的另一端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滤箱包括储水箱和抽滤机,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抽滤管与所述抽滤壳体连通,所述抽滤机的抽滤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滤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所述抽滤机的抽滤端位于所述储水箱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用于至多储存80%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杆包括转动辊、螺旋叶片和软刮板,所述转动辊设置于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且所述转动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套接于所述转动辊上,所述螺旋叶片远离所述转动辊的一侧的周缘设置有软刮板,所述软刮板与所述滤布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段螺旋抽滤器还包括电机,所述转动辊的一端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混合壳体并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浓缩系统还包括污泥泵,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污泥泵与所述混合壳体的一端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段螺旋混合器包括混合螺杆、混合罐和混合电机,所述混合螺杆设置于所述混合罐中,且所述混合螺杆的一端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混合罐并与所述混合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混合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混合罐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混合罐的两端部。
一种污泥浓缩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污泥和絮凝剂;
将所述污泥和所述絮凝剂一并进行混合操作,得到一级污泥;
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分散抽滤操作,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在剪切混合中抽滤除去游离水,得到二级污泥;
对所述二级污泥进行板框压滤操作,得到浓缩污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分散抽滤操作,具体为: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螺旋输送,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剪切混合,同步对所述一级污泥进行抽滤,以使所述一级污泥在剪切混合中抽滤除去游离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污泥浓缩系统,使得一段螺旋混合器的进口用于投入污泥和絮凝剂,以对污泥和絮凝剂以螺旋混合的方式实现快速充分地混合,有效地确保了絮凝剂的充分利用,且实现了污泥中游离水的更多分离,进而实现了絮凝剂的利用率而减少了絮凝剂的使用,并且较好地确保了污泥的脱水率;此外,使得混合壳体的一端部与一段螺旋混合器的出口连通,滤布至少遮挡于漏水孔处,抽滤壳体套接于混合壳体上,且漏水孔与抽滤壳体连通,抽滤壳体通过抽滤管与抽滤箱连通,即使得经过絮凝剂的脱水处理的污泥进入混合壳体内,而混合壳体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螺旋杆,使得混合壳体内的污泥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更容易释放内部的游离水,进而配合滤布、抽滤壳体和抽滤箱,使得污泥在剪切力的作用下释放的游离水同步在抽滤箱的作用下通过抽滤壳体被充分快速地抽滤至抽滤箱中,确保了污泥的浓缩稳定性和效率,且避免了带式压滤机中的滤布的传动过程的纠偏控制设备的增设,即实现了污泥浓缩设备的结构简化和控制程序的简化。
(发明人:苏威;叶树勤;崔新汉;吴辉锐;郭升彬;陈素娟;钟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