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组合池

发布时间:2019-5-7 13:18:42

  申请日2018.07.20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一种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属于环境治理设备领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井、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还包括通过气提实现污水回流的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包括连通好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第一回流部;连通缺氧单元与厌氧单元的第三回流部;通过在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池增设土建隔板,管道、墙体开孔等工序,整改成包括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以及实现各个生物处理单元的回流的回流单元,通过回流单元贯穿于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在显著提升现有污水处理池的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物联网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用于对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池提标改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井(10)、厌氧单元(20)、缺氧单元(30)和好氧单元(40);还包括通过气提实现污水回流的回流单元(50);所述回流单元(50)包括连通好氧单元(40)和缺氧单元(30)的第一回流部(51);连通缺氧单元(30)与厌氧单元(20)的第三回流部(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在厌氧单元(20)和缺氧单元(30)的型腔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21),所述导流板(21)间隔交错的布置,在厌氧单元(20)和缺氧单元(30)的型腔内部形成连通的折流式流向的折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导流板(21)近似铅垂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导流板(21)依据地势,从高端往低端的水流方向间隔的布置,在缺氧单元(30)的型腔内部形成推流式折流流向的迷宫格(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好氧单元(40)包括间隔设置在好氧单元(40)型腔内部的曝气管(41)和沉淀部件(42),其中,曝气管(41)外接曝气气源;沉淀部件(42)一端固定在好氧单元(40)的顶端,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下延伸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曝气管(41)埋设在好氧单元(40)型腔的底部,且与沉淀部件(42)形成U型管状的连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沉淀部件(42)整体为圆锥体外形,外经较大的一端设置在顶端,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外经渐缩的朝下延伸,在其内部形成漏斗外形的好氧沉淀池(4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沉淀部件(42)包括隔板(421)、至少一个沉淀槽(422)和排水收集管(424),其中,隔板(421)沿着沉淀部件(42)的外侧延伸;沉淀槽(422)一端固定在隔板(421)上,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与隔板(421)成一定夹角的延伸布置;排水收集管(424)设置在隔板(421)的顶端,且贯穿隔板(421)与外界可闭合的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回流单元(50)还包括连通缺氧单元(30)前端和尾端的第四回流部(5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其特征在于,回流单元(50)还包括连通好氧沉淀池(43)与好氧单元(40)型腔的第二回流部(52)。

  说明书

  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具体地,涉及对传统污水处理单元进行提标改造,将生化池改造成生物一体化的组合池,属于环境治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方拥有的水资源很不均衡,总体上是一个缺水国家,全国有70%的城市处于缺水状态;同时我国还是一个水污染严重的国家,每年因为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严重,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目前,国内众多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体生物处理工艺大同小异,以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为主,国内运用的较广泛的工艺主要有氧化沟、SBR、CASS及生物转盘工艺等。上述传统工艺存在着运营管理困难、运行维护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以及污泥处置困难等问题,且往往出水无法达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当污水厂排放标准要求被提高时,需对污水厂进行提标改造工程,但当污水厂原先所采用的传统工艺无法达至排放标准时,更换旧有工艺会增加投资成本且运行维护十分困难,不具备经济性,阻碍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升级、提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名称为:(申请号为 201520343112.7),公开了一种叠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厌氧池、缺氧池、流化床生化区和沉淀区组成,流化床生化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倾斜的隔板,沉淀区位于流化床生化区的周边,并在流化床生化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沉淀泥水分布器;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组合生物填料,厌氧池和缺氧池的侧壁均设置有检修口;采用该种方案的迷宫污水处理装置,其功能单一,且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处理的需要;然而采用该种方案的重叠式污水处理装置,无法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提升改进,需要重新土建及布置。

  这也构成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用于处理现有处理污水的污水生物处理池的结构,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针对污水厂生化处理单元,无需新建土建构筑物,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改造后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营维护简单,并且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显著提升现有污水处理池的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物联网化。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配水井、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还包括通过气提实现污水回流的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包括连通好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第一回流部;连通缺氧单元与厌氧单元的第三回流部;以此,通过在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池增设土建隔板,管道、墙体开孔等工序,整改成包括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以及实现各个生物处理单元的回流的回流单元,以此,构建成一个生物一体化的组合池,通过回流单元贯穿于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只需针对污水厂生化处理单元,无需新建土建构筑物,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改造后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营维护简单,并且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显著提升现有污水处理池的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物联网化。

  优选地,在厌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型腔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间隔交错的布置,在厌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型腔内部形成连通的折流式流向的折流通道。

  优选地,导流板近似铅垂的设置。

  优选地,导流板依据地势,从高端往低端的水流方向间隔的布置,在缺氧单元的型腔内部形成推流式折流流向的迷宫格。

  优选地,好氧单元包括间隔设置在好氧单元型腔内部的曝气部件和沉淀部件,其中,曝气部件外接曝气气源;沉淀部件一端固定在好氧单元的顶端,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朝下延伸的设置。

  优选地,曝气管埋设在好氧单元型腔的底部,且与沉淀部件形成U型管状的连通结构。

  优选地,沉淀部件整体为圆锥体外形,外经较大的一端设置在顶端,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外经渐缩的朝下延伸,在其内部形成漏斗外形的好氧沉淀池。

  优选地,沉淀部件包括隔板、至少一个沉淀槽和排水收集管,其中,隔板沿着沉淀部件的外侧延伸;沉淀槽一端固定在隔板上,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与隔板成一定夹角的延伸布置;排水收集管设置在隔板的顶端,且贯穿隔板与外界可闭合的连通设置。

  优选地,回流单元还包括连通缺氧单元前端和尾端的第四回流部;

  优选地,回流单元还包括连通好氧沉淀池与好氧单元型腔的第二回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池增设土建隔板,管道、墙体开孔等工序,整改成包括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以及实现各个生物处理单元的回流的回流单元,以此,构建成一个生物一体化的组合池,通过回流单元贯穿于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实现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上的选择分配,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在厌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型腔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导流板间隔交错的布置,形成折流式流向的迷宫格通道,提升厌氧单元和缺氧单元的处理效率,提升厌氧单元和缺氧单元池内部的生物与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面积;通过在曝气单元内部设置外借曝气气源的曝气管,能够为曝气单元内部型腔实时的提供需要的氧气,通过沉淀部件,可将处理过的污水进行有效的过滤分层,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生物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组合池只需针对污水厂生化处理单元,无需新建土建构筑物,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改造后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营维护简单,并且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显著提升现有污水处理池的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物联网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