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3 11:20:39

  申请日2009.02.09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第一槽,其包括脱氮菌,用以进行脱氮反应;一第二槽,设置于第一槽之后,其包括好氧异营菌以及曝气装置,且第二槽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小于6小时,用以减少第二槽出流水中的有机物质;一第三槽,设置于第二槽之后,其包括硝化菌与生物担体,用以处理第二槽的出流水,通过担体的作用累积生长速度较慢的硝化菌数目提高硝化效率,以及一固液分离槽,设置于第三槽之后,用以分离第三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

  一第一槽,其包括脱氮菌,用以进行脱氮反应;

  一第二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之后,其包括好氧异营菌以及曝气装置,且所述第二槽的水力停留时间小于6小时,用以减少所述第二槽出流水中的有机物质;

  一第三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之后,其包括硝化菌,用以处理所述第二槽的出流水,以及

  一固液分离槽,设置于所述第三槽之后,用以分离所述第三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槽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至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槽中的溶氧量为1.0至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槽还包括多个担体,用以负载硝化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担体为PU泡棉或无纺布担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槽中废水的碳/氮比为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槽中废水的碳/氮比为1至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氨氮废水包括有机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有机氮为氢氧化四甲铵和/或乙醇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槽及固液分离槽的出流水或污泥回流至所述第一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厌氧处理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之前。

  12.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

  将一氨氮废水导入一第一槽中,其中所述第一槽包括脱氮菌,用以进行脱氮作用;

  将所述第一槽的出流水导入一第二槽中,其中所述第二槽包括好氧异营菌以及曝气装置,且所述第二槽的水力停留时间小于6小时,用以减少所述第二槽出流水中的有机物质;

  使所述第二槽的出流水导入一第三槽中,其中所述第三槽包括硝化菌,使所述第二槽的出流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以及

  将所述第三槽的出流水导入一固液分离槽,以分离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槽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至6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槽中废水的溶氧量为1.0至2.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槽中废水的碳/氮比为5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槽中废水的碳/氮比为1至2。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氨氮废水包括氢氧化四甲铵或乙醇胺。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氨氮废水在导入所述脱氮槽之前经一厌氧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还包括添加一碳源至所述第一槽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槽和/或固液分离槽的出流水或污泥回流至所述第一槽中。

  说明书

  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环境工程,且特别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背景技术

  氨氮处理不管是都市污水或工业废水都为相当重要的课题。都市污水中氮多以氨氮与有机氮形式存在,无论是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氮容易被代谢转化为氨氮。传统的生物脱氮程序,即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态氮,再于厌氧条件下,将硝酸态氮还原成氮气逸散出水体,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

  传统氨氮生物处理方式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生物反应,包含硝化菌,如氨氮氧化菌(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AOB)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后接续由亚硝酸氮氧化菌(nitrite oxidation bacteria,NOB)将亚硝酸氮氧化成硝酸氮;最后则由脱氮菌接手将硝酸氮还原成氮气处理完成。

  图1显示一传统的废水理系统10。传统的处理主要包含厌氧槽12、无氧槽14、硝化反应槽16与固液分离槽18。但当废水W中的碳/氮比过高、或水中有机氮浓度过高时,硝化反应槽16槽会生长大量的异营菌,而抑制自营菌(硝化菌)的生长,进而降低硝化作用的进行。为了提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率,业界亟需一种新颖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处理氨氮废水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第一槽,其包括脱氮菌,用以进行脱氮反应;一第二槽,设置于第一槽之后,其包括好氧异营菌以及曝气装置,且第二槽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小于6小时,用以减少第二槽出流水中的有机物质;一第三槽,设置于第二槽之后,其包括硝化菌,还可包括用以负载硝化菌的多个担体,例如生物担体,所述担体为PU泡棉或无纺布担体,用以处理第二槽的出流水,通过担体的作用累积生长速度较慢的硝化菌数目提高硝化效率,用以处理第二槽的出流水,以及一固液分离槽,设置于第三槽之后,用以分离第三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将一氨氮废水导入一第一槽中,其中第一槽包括脱氮菌,用以进行脱氮作用;将第一槽的出流水导入一第二槽中,其中第二槽包括好氧异营菌以及曝气装置,且第二槽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小于6小时,用以减少第二槽出流水中的有机物质;使第二槽的出流水导入一第三槽中,其中第三槽包括硝化菌与生物担体,使第二槽的出流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及硝酸氮,同时将第三槽的混合液回留至第一槽利用脱氮菌去除硝酸氮,以及将第三槽的出流水导入一固液分离槽,以分离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

  本发明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地去除氨氮,去除率为约80%。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