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进入当今世界的主导学科群,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各个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群众性的环境运动正在兴起,生态文化已初步形成时代的潮流。
(一)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全球渗透和普及,经济的涨落和技术创新的波动形成规律性的关系。生态省建设为应对加入WTO后面对的挑战创造优势条件,其实质就是适应世界“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规律。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和民族,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穷地区,对保护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共识。这种在共同生存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生态文化,是人类走向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奏。生态省建设是一个伴随着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逐渐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过程。
(二)国内环境
1993年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以实施。2000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黑龙江省为海南省、吉林省后的第三个生态示范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省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经省人大通过颁布实施。
齐齐哈尔市位于我省西部,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畜牧业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开展生态市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齐齐哈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该规划的实施推进了齐齐哈尔市“生态市,园林城”的建设步伐,促进了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详情请下载附件:齐齐哈尔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