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03
申请日:2023.09.27
分类号:C02F11/10(2006.01)I;C02F103/1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及方法,该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用于对污泥进行热解作业,所述回转窑本体内转动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采用高导热材料制成;还包括循环分摊组件,所述循环分摊组件安装在回转窑本体上,所述循环分摊组件用于将筒体内的污泥循环、分摊在筒体内壁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抬升筒和压板,在污泥跟随筒体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污泥在筒体内的总体高度,进而使得污泥与筒体内壁接触效率增高,另一方面随着污泥的运动,污泥受分摊流道的限制,致使污泥紧贴在筒体内壁上运动,进一步增强污泥与筒体内壁的接触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包括回转窑本体(1),所述回转窑本体(1)用于对污泥进行热解作业,所述回转窑本体(1)内转动安装有筒体(11),所述筒体(11)采用高导热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分摊组件,所述循环分摊组件安装在回转窑本体(1)上,所述循环分摊组件用于将筒体(11)内的污泥循环、分摊在筒体(11)内壁上;所述循环分摊组件包括抬升筒(2),所述筒体(11)内安装有抬升筒(2),所述抬升筒(2)偏心安装在筒体(11)内,且抬升筒(2)位于筒体(11)内腔靠近地面的位置;压板(21),所述压板(21)固定安装在抬升筒(2)上,所述压板(21)、抬升筒(2)与筒体(11)之间形成分摊流道(22),所述分摊流道(22)高度沿筒体(11)转动方向逐渐缩小;支撑架(23),所述回转窑本体(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上均安装有密封端盖(24),所述密封端盖(24)与筒体(11)旋转密封连接,所述抬升筒(2)贯穿筒体(11)、密封端盖(24)并延伸至支撑架(23)上;所述抬升筒(2)上固定安装有引导板(28),所述引导板(28)配合压板(21),用于引导污泥贴壁运动,所述引导板(28)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槽(29);所述抬升筒(2)顶端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透气管(3),所述透气管(3)延伸至抬升筒(2)内部,所述抬升筒(2)两端均呈漏斗形设计,所述透气管(3)与抬升筒(2)内腔导通设计,所述抬升筒(2)通过管道外接回收装置;所述抬升筒(2)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分隔筒(4),所述分隔筒(4)将抬升筒(2)上下两端封堵设计,所述压板(21)与引导板(28)均为空腔式结构体,且压板(21)与引导板(28)内腔导通连接,所述引导板(28)与压板(21)内腔相互远离一端均与抬升筒(2)内腔导通连接,且引导板(28)、压板(21)内腔与抬升筒(2)内腔导通一端分列于分隔筒(4)两侧;所述分隔筒(4)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分隔筒(4)内通过弹簧弹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插杆(41),所述插杆(41)贯穿分隔筒(4)、抬升筒(2),用于向污泥中延伸,所述分隔筒(4)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42),所述驱动轴(42)上固定安装有凸轮(43),所述插杆(41)位于凸轮(43)的旋转路径上,所述驱动轴(42)延伸至抬升筒(2)外部,所述抬升筒(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4),所述驱动电机(44)输出端与驱动轴(42)固定连接,所述插杆(41)中空设计且插杆(44)内腔远离分隔筒(4)一端直径小;所述驱动轴(42)远离驱动电机(44)一端呈往复丝杠状设计,所述驱动轴(42)上螺旋传动连接有移动板(45),所述移动板(45)与抬升筒(2)端部滑动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3)与密封端盖(24)上共同开设有升降槽(25),所述抬升筒(2)延伸至升降槽(25)内,且抬升筒(2)位于密封端盖(24)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堵板(26),所述封堵板(26)用于隔绝升降槽(25),所述支撑架(23)上安装有液压缸(27),用于推动抬升筒(2)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45)上安装有泄压阀(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28)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齿板(51),所述筒体(11)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推板(52),所述推板(52)与齿板(51)错位设计。
5.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石油开采过程中收集到的污泥进行汇总,并对污泥中的大颗粒石块等物质进行筛选、去除,随后将污泥进行压滤脱水处理,经增压处理后获得压滤水,用于回注调剖;S2:经压滤处理后,剩余的固态泥饼输送至回转窑本体(1)上的筒体(11)内,抽除筒体(11)内空气后,控制回转窑本体(1)对筒体(11)进行外加热,同时在加热过程中,筒体(11)低速旋转,使得筒体(11)内固态泥饼温度逐渐升高;S3:泥饼跟随筒体(1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经循环分摊组件作用,在筒体(11)循环转动的过程中,对筒体(11)内固态泥进行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热分解反应持续进行,污泥中的水分、石油烃类物质逐渐蒸发、气化;S4:随着污泥持续升温,气相以及液相产物不断排放至回收装置中,经除尘、冷凝、分离后,回收其中的石油烃类物质,而高温分解后的固态残渣,则用于铺路或建筑材料中。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用于对污泥进行热解作业,所述回转窑本体内转动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采用高导热材料制成;
还包括循环分摊组件,所述循环分摊组件安装在回转窑本体上,所述循环分摊组件用于将筒体内的污泥循环、分摊在筒体内壁上;
所述循环分摊组件包括抬升筒,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抬升筒,所述抬升筒偏心安装在筒体内,且抬升筒位于筒体内腔靠近地面的位置;
压板,所述压板固定安装在抬升筒上,所述压板、抬升筒与筒体之间形成分摊流道,所述分摊流道高度沿筒体转动方向逐渐缩小;
支撑架,所述回转窑本体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均安装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与筒体旋转密封连接,所述抬升筒贯穿筒体、密封端盖并延伸至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密封端盖上共同开设有升降槽,所述抬升筒延伸至升降槽内,且抬升筒位于密封端盖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用于隔绝升降槽,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液压缸,用于推动抬升筒升降。
优选的,所述抬升筒上固定安装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配合压板,用于引导污泥贴壁运动,所述引导板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槽。
优选的,所述抬升筒顶端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延伸至抬升筒内部,所述抬升筒两端均呈漏斗形设计,所述透气管与抬升筒内腔导通设计,所述抬升筒通过管道外接回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抬升筒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分隔筒,所述分隔筒将抬升筒上下两端封堵设计,所述压板与引导板均为空腔式结构体,且压板与引导板内腔导通连接,所述引导板与压板内腔相互远离一端均与抬升筒内腔导通连接,且引导板、压板内腔与抬升筒内腔导通一端分列于分隔筒两侧。
优选的,所述分隔筒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分隔筒内通过弹簧弹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插杆,所述插杆贯穿分隔筒、抬升筒,用于向污泥中延伸,所述分隔筒内转动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插杆位于凸轮的旋转路径上,所述驱动轴延伸至抬升筒外部,所述抬升筒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远离驱动电机一端呈往复丝杠状设计,所述驱动轴上螺旋传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抬升筒端部滑动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安装有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引导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齿板,所述筒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推板,所述推板与齿板错位设计。
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石油开采过程中收集到的污泥进行汇总,并对污泥中的大颗粒石块等物质进行筛选、去除,随后将污泥进行压滤脱水处理,经增压处理后获得压滤水,用于回注调剖;
S2:经压滤处理后,剩余的固态泥饼输送至回转窑本体上的筒体内,抽除筒体内空气后,控制回转窑本体对筒体进行外加热,同时在加热过程中,筒体低速旋转,使得筒体内固态泥饼温度逐渐升高;
S3:泥饼跟随筒体进行旋转的过程中,经循环分摊组件作用,在筒体循环转动的过程中,对筒体内固态泥进行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热分解反应持续进行,污泥中的水分、石油烃类物质逐渐蒸发、气化;
S4:随着污泥持续升温,气相以及液相产物不断排放至回收装置中,经除尘、冷凝、分离后,回收其中的石油烃类物质,而高温分解后的固态残渣,则用于铺路或建筑材料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及方法,通过设置抬升筒和压板,在污泥跟随筒体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污泥在筒体内的总体高度,进而使得污泥与筒体内壁接触效率增高,另一方面随着污泥的运动,污泥受分摊流道的限制,致使污泥紧贴在筒体内壁上运动,进一步增强污泥与筒体内壁的接触效率,进而有效的增强污泥在筒体内的加热均匀程度,而污泥逐一进行摊平的设置,也使得筒体内的污泥呈循环式流动,继而增强对污泥的有序翻转,同时污泥被分摊、摊薄,还能便于污泥中的气体成分发散、散发。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及方法,引导板设置在抬升筒上,配合压板,对污泥进行引导,当污泥在分摊流道的限制下,紧贴在筒体内壁上后,引导板能够维持污泥在筒体上运动的趋势,增强污泥在筒体上的粘连强度,而且此时的污泥已经被压缩,致使污泥运动能力降低,此时透气槽的开设,便于污泥中的气体向外发散。
(发明人:林培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