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废水除油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4-12-17 14:55:40

公布日:2023.11.10

申请日:2023.08.24

分类号:C02F1/24(2023.01)I;C02F1/40(2023.01)I;C02F1/38(2023.01)I;C02F1/00(2023.01)I;B01D17/05(2006.01)I;C02F103/3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一级分离单元和二级分离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进行初步油水分离;一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排油区、分离区和重油区,分离区内设有布水管和曝气管,分别为分离区输入兰炭废水和空气气泡,分离区内设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分离转动器,用于搅动兰炭废水,促进油水分离;排油区设有第一排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轻油,重油区设有排重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重油和油渣;二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油相区和混合区,混合区内设有进水管和至少一个可移动的破乳转动器,用于对一级分离单元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破乳,进一步油水分离。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一级分离单元和二级分离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进行初步油水分离;一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排油区、分离区和重油区,分离区内设有布水管和曝气管,分别为分离区输入兰炭废水和空气气泡,分离区内设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分离转动器,用于搅动兰炭废水,促进油水分离;排油区设有第一排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轻油,重油区设有排重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重油和油渣;二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油相区和混合区,混合区内设有进水管和至少一个可移动的破乳转动器,用于对一级分离单元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破乳,进一步油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包括第一池体,第一池体由上至下包括排油区、分离区和重油区,所述布水管设在分离区的下部,曝气管设在分离区的中部,分离区的下游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二级分离单元的进水管,将分离得到的水相输入二级分离单元;排油区的下游侧设有第一排油口;所述重油区的底部设有重油槽,用于容纳重油和油渣,重油槽靠近第一池体下游侧的一端设有排重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转动器包括转轴,转轴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水管刷部、第一分离部和气管刷部,布水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轨道,转轴的底端通过移动座滑动连接第一轨道,使得分离转动器沿着布水管移动,均匀搅动分离部内的水体;曝气管的形状与布水管相同,且上下位置对应,使得转轴移动时,也能同时紧贴曝气管的侧壁移动,对转轴起辅助支撑和限定移动轨迹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内部设有第一电机,转轴穿入移动座并连接第一电机,用于带动转轴转动;所述水管刷部设在布水管的上方,并包括若干个水管刷,若干个水管刷沿着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转轴的侧壁,水管刷的刷毛向下或者倾斜向下,转轴带动水管刷转动,使得分离转动器在移动过程中清理布水管各处表面沉积的重油和油渣;所述气管刷部设在曝气管的上方,并包括若干个气管刷,若干个气管刷沿着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转轴的侧壁,气管刷的刷毛向下或者倾斜向下,转轴带动气管刷转动,使得分离转动器在移动过程中清理曝气管各处表面沉积的重油和油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第一支撑板、若干个上分离筒和若干个下分离筒,转轴贯穿第一支撑板的中心,第一支撑板表面均匀密布通孔,若干个上分离筒均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若干个下分离筒均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均为圆台形,且上、下两端开口,上分离筒的上开口直径大于下开口直径,下分离筒的上开口直径小于下开口直径;上分离筒的下开口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下分离筒的上开口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的筒壁上都均匀密布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的外侧面均刷涂疏水性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分离单元包括第二池体,第二池体由上至下包括油相区和混合区,所述进水管设在混合区的底部,混合区的下游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高度处于混合区的中下部,将分离得到的水相输出二级分离单元;油相区的下游侧设有第二排油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乳转动器包括支撑杆以及支撑杆上均匀分布的若干个超声板和若干个第二分离部,支撑杆贯穿超声板和第二分离部的中心,超声板和第二分离部在支撑杆上上下间隔排列,两个超声板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分离部;进水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轨道,支撑杆的底部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卡接在第二轨道内,使得破乳转动器沿着进水管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若干个转动筒,若干个转动筒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转动筒的壁面和第二支撑板都均匀密布通孔;每个转动筒的底部连接一个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用于控制转动筒转动;转动筒整体为倒圆台形,转动筒的壁面由外向内一圈圈层层绕设,每层之间具有空隙且每层之间的空隙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的壁面的外侧面均刷涂疏水性涂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兰炭废水的除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一级分离单元和二级分离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进行初步油水分离;

一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排油区、分离区和重油区,分离区内设有布水管和曝气管,分别为分离区输入兰炭废水和空气气泡,分离区内设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分离转动器,用于搅动兰炭废水,促进油水分离;排油区设有第一排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轻油,重油区设有排重油口,用于排出分离得到的重油和油渣;

二级分离单元由上至下包括油相区和混合区,混合区内设有进水管和至少一个可移动的破乳转动器,用于对一级分离单元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破乳,进一步油水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除油系统对兰炭废水先进行预处理,初步分离油水,再经过一级分离单元进行油水分离,重油和油渣通过重力沉到底部,轻油比水轻,在曝气气泡和分离转动器的作用下,促进油水分离,轻油上浮到排油区,水相排入二级分离单元。二级分离单元主要对中间废水进行破乳,进一步分离轻油,得到含油量较低的废水。

可选的,所述一级分离单元包括第一池体,第一池体由上至下包括排油区、分离区和重油区,所述布水管设在分离区的下部,曝气管设在分离区的中部,分离区的下游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二级分离单元的进水管,将分离得到的水相输入二级分离单元;排油区的下游侧设有第一排油口;

所述重油区的底部设有重油槽,用于容纳重油和油渣,重油槽靠近第一池体下游侧的一端设有排重油口。

可选的,所述分离转动器包括转轴,转轴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水管刷部、第一分离部和气管刷部,布水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轨道,转轴的底端通过移动座滑动连接第一轨道,使得分离转动器沿着布水管移动,均匀搅动分离部内的水体;

曝气管的形状与布水管相同,且上下位置对应,使得转轴移动时,也能同时紧贴曝气管的侧壁移动,对转轴起辅助支撑和限定移动轨迹的作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移动座内部设有第一电机,转轴穿入移动座并连接第一电机,用于带动转轴转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水管刷部设在布水管的上方,并包括若干个水管刷,若干个水管刷沿着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转轴的侧壁,水管刷的刷毛向下或者倾斜向下,转轴带动水管刷转动,使得分离转动器在移动过程中清理布水管各处表面沉积的重油和油渣,避免布水管承重过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气管刷部设在曝气管的上方,并包括若干个气管刷,若干个气管刷沿着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转轴的侧壁,气管刷的刷毛向下或者倾斜向下,转轴带动气管刷转动,使得分离转动器在移动过程中清理曝气管各处表面沉积的重油和油渣,避免曝气管承重过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第一支撑板、若干个上分离筒和若干个下分离筒,转轴贯穿第一支撑板的中心,第一支撑板表面均匀密布通孔,若干个上分离筒均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若干个下分离筒均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

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均为圆台形,且上、下两端开口,上分离筒的上开口直径大于下开口直径,下分离筒的上开口直径小于下开口直径,即上分离筒为倒圆台,下分离筒为正圆台;上分离筒的下开口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下分离筒的上开口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

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的筒壁上都均匀密布通孔。转轴带动第一分离部转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上分离筒和下分离筒的外侧面均刷涂疏水性涂料。

可选的,所述二级分离单元包括第二池体,第二池体由上至下包括油相区和混合区,所述进水管设在混合区的底部,混合区的下游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高度处于混合区的中下部,将分离得到的水相输出二级分离单元;油相区的下游侧设有第二排油口。

可选的,所述破乳转动器包括支撑杆以及支撑杆上均匀分布的若干个超声板和若干个第二分离部,支撑杆贯穿超声板和第二分离部的中心,超声板和第二分离部在支撑杆上上下间隔排列,即两个超声板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分离部;

进水管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轨道,支撑杆的底部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卡接在第二轨道内,使得破乳转动器沿着进水管移动;进水管的出水口与第二轨道的位置互不重叠,互不冲突。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分离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若干个转动筒,若干个转动筒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转动筒的壁面和第二支撑板都均匀密布通孔;

每个转动筒的底部连接一个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用于控制转动筒转动;

转动筒整体为倒圆台形,转动筒的壁面由外向内一圈圈层层绕设,每层之间具有空隙且每层之间的空隙相等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壁面的外侧面均刷涂疏水性涂料,疏水性涂料为市场上常规的疏水性涂料即可。

(发明人:李建慈;杨林;刘德新;陈学佳;韩桐;杨超;杨石波;于晨;郭钊;辛晓光;刘梦麟;安羽驰;李建光;闫亮;杨爱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