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活毒废水灭活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4-11-18 14:56:06

公布日:2023.11.17

申请日:2023.08.31

分类号:C02F1/00(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具体涉及废水灭活处理领域,包括下位灭活处理罐,下位灭活处理罐的顶端插接有上位灭活处理罐,下位灭活处理罐与上位灭活处理罐的表面插接有多根导流管,第一铰合杆依靠弯折弹簧和第二铰合杆的定位呈在此位置固定,致使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的偏转依靠第一铰合杆的收束力移动,致使废液被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包裹,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的过滤孔,则废液中的残渣被挤压包裹,进一步致使废液从过滤孔中流失,从而提高了过滤液的过滤效果,保证只有废液能够受到后期的充分冷却,避免残渣分去后期待处理废液预加热的热量而无法完成要求。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包括下位灭活处理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顶端插接有上位灭活处理罐(2),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1)与上位灭活处理罐(2)的表面插接有多根导流管(4),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地面连接固定的固定支撑架(3);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端部支撑架(5),所述端部支撑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位转动杆(6),所述下位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部转动杆(7),所述中部转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位转动板(8),所述下位转动杆(6)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块(9),所述下位转动杆(6)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块(9)连接有内置螺纹杆(10),所述内置螺纹杆(10)的外表面开设有辅助卡合槽(11),所述内置螺纹杆(10)的外表面通过辅助卡合槽(11)滑动连接有内部铰接有的定位卡合腔杆(36);所述定位卡合腔杆(36)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有上部包裹网(12),所述定位卡合腔杆(36)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在下部包裹网(13)的一端,所述上部包裹网(12)的底端位于定位卡合腔杆(36)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上置安置板(42),所述上置安置板(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小型弹簧(41),所述下部包裹网(13)的顶端位于定位卡合腔杆(36)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下置安置板(37),所述下置安置板(37)固定安装在小型弹簧(41)的底端;所述下部包裹网(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伸缩状设置的对应式插合杆(14),所述对应式插合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开腔式定位块(38),所述开腔式定位块(38)固定安装在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底部,所述下部包裹网(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对应式弹簧(40),多组所述对应式弹簧(4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同数量的辅助滑行块(39),多组所述辅助滑行块(39)转动连接在开腔式定位块(38)内部开设的轨道内部;所述中部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卡合架(16),所述安装卡合架(16)的内部通过开设的安装孔固定安装有延长式插合杆(15),所述延长式插合杆(15)的外面铰接有第一铰合杆(17);所述第一铰合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弹簧(33),所述第一铰合杆(17)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铰合杆(34),所述第二铰合杆(34)铰接在中部转动杆(7)的外表面,所述弯折弹簧(33)固定安装在第二铰合杆(34)的顶端;所述第一铰合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杆(35),所述橡胶杆(35)固定安装在上部包裹网(12)的上方,所述中部转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齿轮(20),所述第一定位齿轮(20)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定位齿轮(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齿轮环(29),所述内置齿轮环(29)啮合连接在第二定位齿轮(30)的外表面,所述上位转动板(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向夹持扣(31),所述双向夹持扣(31)远离上位转动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栓定位杆(32),所述螺栓定位杆(32)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齿轮(3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转动板(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倾斜式插合块(18),所述倾斜式插合块(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杆(19),所述滑轨杆(1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插合式内腔块(26),所述插合式内腔块(26)的下方插接有一组长筒杆(25),一组所述长筒杆(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卡扣(27),所述第二夹持卡扣(27)的内部铰接有定位式转杆(28),所述定位式转杆(28)固定安装在上位转动板(8)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筒杆(25)的数量为两组,另一组所述长筒杆(25)插接在插合式内腔块(26)的上方,另一组所述长筒杆(2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卡扣(24),所述第一夹持卡扣(24)的内部铰接有辅助插合杆(23),所述辅助插合杆(23)的外表面插接有卡环式定位扣(22),所述卡环式定位扣(22)的顶端铰接有第一转杆(21),所述第一转杆(21)转动安装在上位灭活处理罐(2)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热内置管(43),所述传热内置管(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橡胶环置板(46),两组所述橡胶环置板(46)之间固定连接有传流内管(45),所述传热内置管(43)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橡胶腔杆(44),所述传流内管(45)位于橡胶腔杆(44)内部。

6.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工艺,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废液通入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内部按照化学药剂法处理,分别从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顶端依次投入灭菌剂、消毒剂和抑菌剂,上位转动板(8)旋转时,长筒杆(25)通过第一夹持卡扣(24)带动卡环式定位扣(22)滑行,卡环式定位扣(22)以第一转杆(21)为基准点进行旋转,而两组长筒杆(25)与插合式内腔块(26)沿着滑轨杆(19)滑行对下位灭活处理罐(1)上方投入的药剂与药液进行充分搅拌,同时上位转动板(8)带动倾斜式插合块(18)同步旋转,倾斜式插合块(18)带动滑轨杆(19)旋转,定位式转杆(28)通过第二夹持卡扣(27)带动一组长筒杆(25)在插合式内腔块(26)内部旋转,长筒杆(25)通过第一夹持卡扣(24)带动卡环式定位扣(22)滑行,卡环式定位扣(22)以第一转杆(21)为基准点进行旋转,而两组长筒杆(25)与插合式内腔块(26)沿着滑轨杆(19)滑行对下位灭活处理罐(1)上方投入的药剂与药液进行充分搅拌;步骤二:当投入的废液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废液出口阀门自动打开,同时启动流速控制泵,将废液以设定流速通过下位灭活处理罐(1)外部的预加热/冷却柜进行预加热处理,之后进入电加热灭菌器,在灭菌器内废液通过电加热灭菌盘管进行高温灭菌;步骤三:已灭菌的废液再进入预加热/冷却柜经缓冲管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液通过从导流管(4)内部通入传热内置管(43)时,由于内部仍旧有药渣与残料时,废液由于流速大小问题从传热内置管(43)传导至传流内管(45)时,过大的废液挤压传流内管(45),由于传流内管(45)依靠橡胶环置板(46)与橡胶腔杆(44)之间呈密封状态,则传流内管(45)的口径与内部通过橡胶环置板(46)的橡胶特性向外扩大,致使废液能够正常流通,同时橡胶腔杆(44)与传流内管(45)之间的内部气压将传流内管(45)推回原处,进而将残留的残料进行挤压以及后续废液的冲击从导流管(4)挤出至下位灭活处理罐(1)的内部;步骤四:下位转动杆(6)依靠螺纹块(9)与内置螺纹杆(10)之间的螺纹传导,致使内置螺纹杆(10)沿着螺纹块(9)引导向着上方移动,而内置螺纹杆(10)通过定位卡合腔杆(36)带动上部包裹网(12)和下部包裹网(13)向上方移动,随着上部包裹网(12)依靠第一铰合杆(17)从常态的绷紧状态恢复至松弛状态,则第一铰合杆(17)依靠弯折弹簧(33)和第二铰合杆(34)的定位呈在此位置固定,致使上部包裹网(12)与下部包裹网(13)的偏转依靠第一铰合杆(17)的收束力移动,致使废液被上部包裹网(12)和下部包裹网(13)包裹,上部包裹网(12)与下部包裹网(13)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的过滤孔,则废液中的残渣被挤压包裹,进一步致使废液从过滤孔中流失,致使废气位于上方,废液位于底端,废渣位于中央;步骤五:如需二次处理,对下位灭活处理罐(1)内部进行清理后,则通过回流管回流至下位灭活处理罐(1)中,或直接进行再次连续处理,预加热/冷却柜是通过热交换器,使已灭菌的高温废液对进入的待处理废液通过热交换器进行预加热,同时自己得到冷却,产生的废气经过高效过滤器除菌后从下位灭活处理罐(1)一端连接的透气管排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通过内置螺纹杆通过定位卡合腔杆带动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向上方移动,随着上部包裹网依靠第一铰合杆从常态的绷紧状态恢复至松弛状态,则第一铰合杆依靠弯折弹簧和第二铰合杆的定位呈在此位置固定,致使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的偏转依靠第一铰合杆的收束力移动,致使废液被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包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系统,包括下位灭活处理罐,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的顶端插接有上位灭活处理罐,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与上位灭活处理罐的表面插接有多根导流管,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地面连接固定的固定支撑架,工作人员可将下位灭活处理罐和上位灭活处理罐分离,将处理好的废液和残渣进行收集,同时便于对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进行清理杀毒;

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端部支撑架,所述端部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位转动杆,所述下位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部转动杆,所述中部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位转动板,所述下位转动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块,所述下位转动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块连接有内置螺纹杆,所述内置螺纹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辅助卡合槽,所述内置螺纹杆的外表面通过辅助卡合槽滑动连接有内部铰接有的定位卡合腔杆;

所述定位卡合腔杆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有上部包裹网,所述定位卡合腔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在下部包裹网的一端,所述上部包裹网的底端位于定位卡合腔杆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上置安置板,所述上置安置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小型弹簧,所述下部包裹网的顶端位于定位卡合腔杆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下置安置板,所述下置安置板固定安装在小型弹簧的底端,下位转动杆通过底端安装的电机进行旋转,下位转动杆依靠螺纹块与内置螺纹杆之间的螺纹传导,致使内置螺纹杆沿着螺纹块引导向着上方移动,而内置螺纹杆通过定位卡合腔杆带动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向上方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部包裹网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伸缩状设置的对应式插合杆,所述对应式插合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开腔式定位块,所述开腔式定位块固定安装在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底部,所述下部包裹网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对应式弹簧,多组所述对应式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同数量的辅助滑行块,多组所述辅助滑行块转动连接在开腔式定位块内部开设的轨道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卡合架,所述安装卡合架的内部通过开设的安装孔固定安装有延长式插合杆,所述延长式插合杆的外面铰接有第一铰合杆,下部包裹网向上偏转时,下部包裹网与上部包裹网之间的挤压通过上置安置板、小型弹簧和下置安置板限位缓冲,当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恢复至原样时,利用小型弹簧的弹簧恢复原处,以及下部包裹网跟随内置螺纹杆通过对应式弹簧与辅助滑行块在开腔式定位块表面同步旋转时,对应式弹簧呈拉长状态,而致使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恢复原处时,其表面通过弹簧组件的恢复性晃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合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弹簧,所述第一铰合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铰合杆,所述第二铰合杆铰接在中部转动杆的外表面,所述弯折弹簧固定安装在第二铰合杆的顶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合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杆,所述橡胶杆固定安装在上部包裹网的上方,所述中部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齿轮,所述第一定位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定位齿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齿轮环,所述内置齿轮环啮合连接在第二定位齿轮的外表面,所述上位转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向夹持扣,所述双向夹持扣远离上位转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栓定位杆,所述螺栓定位杆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齿轮的内部,而上位转动板带动第一定位齿轮旋转,第一定位齿轮通过与第二定位齿轮啮合带动其旋转,上位转动板通过双向夹持扣带动螺栓定位杆旋转,致使第二定位齿轮通过螺栓定位杆提供的旋转力以及第一定位齿轮旋转啮合力沿着内置齿轮环的内壁进行旋转,而第二定位齿轮对废水和药液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提高了药剂混合物与废水之间的灭菌工艺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位转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倾斜式插合块,所述倾斜式插合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杆,所述滑轨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插合式内腔块,所述插合式内腔块的下方插接有一组长筒杆,一组所述长筒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卡扣,所述第二夹持卡扣的内部铰接有定位式转杆,所述定位式转杆固定安装在上位转动板的一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长筒杆的数量为两组,另一组所述长筒杆插接在插合式内腔块的上方,另一组所述长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卡扣,所述第一夹持卡扣的内部铰接有辅助插合杆,所述辅助插合杆的外表面插接有卡环式定位扣,所述卡环式定位扣的顶端铰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转动安装在上位灭活处理罐的顶端,上位转动板旋转时,上位转动板带动倾斜式插合块同步旋转,倾斜式插合块带动滑轨杆旋转,定位式转杆通过第二夹持卡扣带动一组长筒杆在插合式内腔块内部旋转,而插合式内腔块顺着长筒杆的推力沿着滑轨杆表面滑行,同时另一组长筒杆在插合式内腔块沿着滑轨杆滑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热内置管,所述传热内置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橡胶环置板,两组所述橡胶环置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传流内管,所述传热内置管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橡胶腔杆,所述传流内管位于橡胶腔杆内部,当已灭菌的废液依靠导流管连接的吸取泵通过外置预加热/冷却柜经导流管后进行再进入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底端进行冷却时,废液在通入传热内置管时,由于内部仍旧有药渣与残料时,废液由于流速大小问题从传热内置管传导至传流内管时,过大的废液挤压传流内管,由于传流内管依靠定位橡胶环置板与橡胶腔杆之间呈密封状态。

一种活毒废水灭活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废液通入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按照化学药剂法处理,分别从下位灭活处理罐的顶端依次投入灭菌剂、消毒剂和抑菌剂,上位转动板旋转时,长筒杆通过第一夹持卡扣带动卡环式定位扣滑行,卡环式定位扣以第一转杆为基准点进行旋转,而两组长筒杆与插合式内腔块沿着滑轨杆滑行对下位灭活处理罐上方投入的药剂与药液进行充分搅拌,同时上位转动板带动倾斜式插合块同步旋转,倾斜式插合块带动滑轨杆旋转,定位式转杆通过第二夹持卡扣带动一组长筒杆在插合式内腔块内部旋转,长筒杆通过第一夹持卡扣带动卡环式定位扣滑行,卡环式定位扣以第一转杆为基准点进行旋转,而两组长筒杆与插合式内腔块沿着滑轨杆滑行对下位灭活处理罐上方投入的药剂与药液进行充分搅拌;

步骤二:当投入的废液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废液出口阀门自动打开,同时启动流速控制泵,将废液以设定流速通过下位灭活处理罐外部的预加热/冷却柜进行预加热处理,之后进入电加热灭菌器,在灭菌器内废液通过电加热灭菌盘管进行高温灭菌;

步骤三:已灭菌的废液再进入预加热/冷却柜经缓冲管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液通过从导流管内部通入传热内置管时,由于内部仍旧有药渣与残料时,废液由于流速大小问题从传热内置管传导至传流内管时,过大的废液挤压传流内管,由于传流内管依靠定位橡胶环置板与橡胶腔杆之间呈密封状态,则传流内管的口径与内部通过橡胶环置板的橡胶特性向外扩大,致使废液能够正常流通,同时橡胶腔杆与传流内管之间的内部气压将传流内管推回原处,进而将残留的残料进行挤压以及后续废液的冲击从导流管挤出至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

步骤四:下位转动杆依靠螺纹块与内置螺纹杆之间的螺纹传导,致使内置螺纹杆沿着螺纹块引导向着上方移动,而内置螺纹杆通过定位卡合腔杆带动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向上方移动,随着上部包裹网依靠第一铰合杆从常态的绷紧状态恢复至松弛状态,则第一铰合杆依靠弯折弹簧和第二铰合杆的定位呈在此位置固定,致使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的偏转依靠第一铰合杆的收束力移动,致使废液被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包裹,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的过滤孔,则废液中的残渣被挤压包裹,进一步致使废液从过滤孔中流失,致使废气位于上方,废液位于底端,废渣位于中央;

步骤五:如需二次处理,对下位灭活处理罐内部进行清理后,则通过回流管回流至下位灭活处理罐中,或直接进行再次连续处理,预加热/冷却柜是通过热交换器,使已灭菌的高温废液对进入的待处理废液通过热交换器进行预加热,同时自己得到冷却,产生的废气经过高效过滤器除菌后从下位灭活处理罐一端连接的透气管排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内置螺纹杆通过定位卡合腔杆带动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向上方移动,随着上部包裹网依靠第一铰合杆从常态的绷紧状态恢复至松弛状态,则第一铰合杆依靠弯折弹簧和第二铰合杆的定位呈在此位置固定,致使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的偏转依靠第一铰合杆的收束力移动,致使废液被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包裹,上部包裹网与下部包裹网表面开设有多组贯穿的过滤孔,则废液中的残渣被挤压包裹,进一步致使废液从过滤孔中流失,从而提高了过滤液的过滤效果,保证只有废液能够受到后期的充分冷却,避免残渣分去后期待处理废液预加热的热量而无法完成要求;

2、下部包裹网向上偏转时,下部包裹网与上部包裹网之间的挤压通过上置安置板、小型弹簧和下置安置板限位缓冲,当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恢复至原样时,利用小型弹簧的弹簧恢复原处,以及下部包裹网跟随内置螺纹杆通过对应式弹簧与辅助滑行块在开腔式定位块表面同步旋转时,对应式弹簧呈拉长状态,而致使上部包裹网和下部包裹网恢复原处时,其表面通过弹簧组件的恢复性晃动,从而避免过滤孔堵塞,影响废液的过滤效果;

3、上位转动板带动第一定位齿轮旋转,第一定位齿轮通过与第二定位齿轮啮合带动其旋转,上位转动板通过双向夹持扣带动螺栓定位杆旋转,致使第二定位齿轮通过螺栓定位杆提供的旋转力以及第一定位齿轮旋转啮合力沿着内置齿轮环的内壁进行旋转,而第二定位齿轮对废水和药液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提高了药剂混合物与废水之间的灭菌工艺效率;

4、长筒杆在插合式内腔块沿着滑轨杆滑行,以及插合式内腔块跟随滑轨杆进行旋转时,另一组长筒杆通过第一夹持卡扣带动卡环式定位扣滑行,卡环式定位扣以第一转杆为基准点进行旋转,而两组长筒杆与插合式内腔块沿着滑轨杆滑行对下位灭活处理罐上方投入的药剂与药液进行充分搅拌,从而提高了药剂混合物的快速混合,进而提高药液的混合效率,便于药剂后期溶解进入废水中;

5、由于传流内管依靠定位橡胶环置板与橡胶腔杆之间呈密封状态,则传流内管的口径与内部通过橡胶环置板的橡胶特性向外扩大,致使废液能够正常流通,同时橡胶腔杆与传流内管之间的内部气压将传流内管推回原处,进而将残留的残料进行挤压以及后续废液的冲击从导流管挤出至下位灭活处理罐的内部,从而保证了废液的正常流通,避免造成堵塞而影响后期废液的流通。

(发明人:潘俊栋;冯震;孙传明;许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