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系统

发布时间:2024-11-12 11:45:33

公布日:2023.11.24

申请日:2023.09.15

分类号:C02F1/52(2023.01)I;C02F1/40(2023.01)I;C02F7/00(2006.01)I;C02F3/34(2023.01)I;C02F3/00(2023.01)I;A01K63/04(2006.01)I;C02F103/2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属于鲥鱼养殖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曝气组件、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定量、定时投放药液的进药组件;所述进药组件包括存料组件和活动下料组件;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对箱体的内壁和曝气组件进行表面污泥刮除并排除的刮泥组件;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对污水表面杂质刮除的刮料组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可及时将箱体和曝气组件上积累的污泥刮除并排出,保证后续的曝气絮凝效果;可实现自动化定量、定时添加生物絮凝剂等药液至进水通道,保证废水量与添加药剂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废水处理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用于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的曝气组件(2);所述箱体(1)的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废水进入至箱体(1)内的进水通道(3);所述进水通道(3)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定量、定时投放药液的进药组件(4);所述进药组件(4)包括存料组件和活动下料组件;存料组件固定安装在进水通道(3)的上端,活动下料组件安装在存料组件的出料端处;活动下料组件与刮料组件(7)的各活动部间歇性接触连接;所述箱体(1)的右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的排水管(5);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用于对箱体(1)的内壁和曝气组件(2)进行表面污泥刮除并排除的刮泥组件(6);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用于对污水表面杂质刮除的刮料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横管(22)和曝气孔(23);进气管(21)位于箱体(1)的外部,进气管(21)的一端与多个横管(22)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气管(21)的另一端与外部的进气设备连接,多个横管(22)等间距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各横管(2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曝气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组件包括支撑架(41)、料箱(42)、注料管(43)和盖板(44);料箱(42)的前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1),两个支撑架(4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水通道(3)的前后端上,料箱(4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44),盖板(44)上固定连接有注料管(43);料箱(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与料箱(42)连通的直管(4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下料组件包括斜板(45)、注料孔(46)L形板(47)、横槽(48)和弹簧(410);直管(49)上均滑动连接有L形板(47)L形板(47)的中部开设有与直管(49)的内径相同的注料孔(46)L形板(47)靠近刮料组件(7)的活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45)L形板(47)远离刮料组件(7)的活动部的一端与弹簧(410)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410)的另一端与直管(4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斜板(45)与刮料组件(7)的活动部分离时,注料孔(46)位于直管(49)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6)包括斜出泥罩(61)、出泥管(62)、第一电机(63)U形板(64)、滑孔(65)、滑动块(66)和往复螺纹杆(67);斜出泥罩(6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右端底部,斜出泥罩(61)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泥管(62),第一电机(6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外壁上,箱体(1)的内部密封转动连接有往复螺纹杆(67),第一电机(63)的输出端与往复螺纹杆(67)的一端固定连接,往复螺纹杆(67)上螺纹连接有U形板(64)U形板(64)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U形板(64)的下端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块(66),滑动块(66)中部开设有与横管(22)贴合滑动连接的滑孔(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出泥罩(61)的内部开设有倾斜的斜槽(68),出泥管(62)靠近斜槽(68)较低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7)包括固定座(71)、链轮(72)、链条(73)、刮板(74)、第一皮带轮(75)、皮带(76)、第二电机(77)、第二皮带轮(78)、第一横轴(79)和第二横轴(710);第二电机(7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78),第二皮带轮(78)通过皮带(76)与第一皮带轮(75)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75)固定安装在第一横轴(79)的一端,箱体(1)的上端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座(71),前后相对的固定座(7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横轴(710),最右侧的第二横轴(710)的一端与第一横轴(7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轴(710)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链轮(72),前端的链轮(72)之间通过链条(73)传动连接,后端的链轮(72)之间通过链条(73)传动连接;多组刮板(74)等间距固定安装在两个链条(7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刮板(7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链条(73)的外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74)转动至最左侧位置与斜板(45)接触时,注料孔(46)位于直管(49)内部并与直管(49)连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设备,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的曝气组件;

所述箱体的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废水进入至箱体内的进水通道;

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定量、定时投放药液的进药组件;

所述进药组件包括存料组件和活动下料组件;存料组件固定安装在进水通道的上端,活动下料组件安装在存料组件的出料端处;活动下料组件与刮料组件的各活动部间歇性接触连接;

所述箱体的右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的排水管;

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对箱体的内壁和曝气组件进行表面污泥刮除并排除的刮泥组件;

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用于对污水表面杂质刮除的刮料组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横管和曝气孔;进气管位于箱体的外部,进气管的一端与多个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外部的进气设备连接,多个横管等间距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部,各横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曝气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存料组件包括支撑架、料箱、注料管和盖板;料箱的前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水通道的前后端上,料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上固定连接有注料管;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与料箱连通的直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下料组件包括斜板、注料孔、L形板、横槽和弹簧;直管上均滑动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中部开设有与直管的内径相同的注料孔,L形板靠近刮料组件的活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L形板远离刮料组件的活动部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直管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斜板与刮料组件的活动部分离时,注料孔位于直管外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刮泥组件包括斜出泥罩、出泥管、第一电机、U形板、滑孔、滑动块和往复螺纹杆;斜出泥罩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右端底部,斜出泥罩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泥管,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壁上,箱体的内部密封转动连接有往复螺纹杆,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往复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往复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U形板,U形板与箱体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U形板的下端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块,滑动块中部开设有与横管贴合滑动连接的滑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斜出泥罩的内部开设有倾斜的斜槽,出泥管靠近斜槽较低的一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固定座、链轮、链条、刮板、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一横轴的一端,箱体的上端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座,前后相对的固定座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横轴,最右侧的第二横轴的一端与第一横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链轮,前端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后端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多组刮板等间距固定安装在两个链条上。

更进一步的,刮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链条的外壁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刮板转动至最左侧位置与斜板接触时,注料孔位于直管内部并与直管连通。

有益效果

本发明废水净化时,废水通过进水通道进入箱体内,通过进药组件定量、定时投放药液至进水通道的污水内,通过曝气组件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通过刮泥组件对箱体的内壁和曝气组件进行表面污泥刮除并排除,通过刮料组件对污水表面杂质刮除,通过排水管排出处理后的水,通过箱体右端排出污水表面刮除的杂质;

本发明可及时将箱体和曝气组件上积累的污泥刮除并排出,保证后续的曝气絮凝效果;可实现自动化定量、定时添加生物絮凝剂等药液至进水通道,保证废水量与添加药剂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废水处理效果。

(发明人:蒋亚敏;解旭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