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可多点进水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3-8-3 11:29:14

公布日:2022.07.05

申请日:2022.04.21

分类号:C02F3/12(2006.01)I;C02F3/30(2006.01)I;C02F9/14(2006.01)I

摘要

一种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传统的A/A/O工艺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剩余污泥量高,维护麻烦,微孔曝气器损坏不易维修,想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导致处理流程长、总占地面积大,设备多的问题。它包括可调式生物反应区、脱氧装置和MBR膜池;厌氧区、微氧曝气区、强化曝气区和MBR膜池依次连接,MBR膜池通过回流污泥管与脱氧装置连接;厌氧区与脱氧装置之间设置有含磷回流污泥管;微氧曝气区设置有虹吸式空气推流区。本发明用于污水处理。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可调式生物反应区、脱氧装置(4)和MBR膜池(5);所述可调式生物反应区包括厌氧区(1)、微氧曝气区(2)、强化曝气区(3);所述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有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砂池作为预处理;所述厌氧区(1)、微氧曝气区(2)、强化曝气区(3)、MBR膜池(5)依次连接,MBR膜池(5)通过回流污泥管与脱氧装置(4)连接,所述回流污泥管上设置有回流污泥泵;所述厌氧区(1)的进口端与脱氧装置(4)之间还设置有含磷回流污泥管;所述微氧曝气区(2)的前端设置有虹吸式空气推流区,虹吸式空气推流区由隔墙及池壁围成,其间放置虹吸式空气推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4h、微氧曝气区(2)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h、强化曝气区(3)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5h、脱氧装置(4)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持曝气区的溶解氧为0.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同时从厌氧区(1)和微氧曝气区(2)进入,利用进入到微氧曝气区(2)中的原水充当部分碳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5)由多组膜组件组成,单个膜组件处理规模为850m3/d,平均膜通量为

16.53L/(m2•h),膜孔径为0.1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中碳源投加浓度以葡萄糖计为40mg/L;PAC投加浓度为80mg/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在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传统的A/A/O工艺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剩余污泥量高,维护麻烦,微孔曝气器损坏不易维修,想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导致处理流程长、总占地面积大,设备多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

一种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可调式生物反应区、脱氧装置和MBR膜池;所述可调式生物反应区包括厌氧区、微氧曝气区、强化曝气区;所述可多点进水的循环式生物反应膜分离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有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砂池作为预处理;所述厌氧区、微氧曝气区、强化曝气区、MBR膜池依次连接,MBR膜池通过回流污泥管与脱氧装置连接,所述回流污泥管上设置有回流污泥泵;所述厌氧区的进口端与脱氧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含磷回流污泥管;所述微氧曝气区的前端设置有虹吸式空气推流区,虹吸式空气推流区由隔墙及池壁围成,其间放置虹吸式空气推流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工艺的进水可以同时从厌氧区和微氧曝气区进入,在反硝化反应中,缺氧微生物利用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当无碳源投加时反硝化反应发生的比较缓慢,当碳源增加时就有了足够的电子受体,从而使短程硝化反应速率增加。而本发明中进入到微氧曝气区中的原水就可以充当一部分碳源,不仅增加了反应速率还节省了药剂的投加进而节省了运行费用。

传统的A/A/O工艺能够同时去除COD和脱氮除磷,但是当注重脱氮时,磷的去除效率就会下降;当注重除磷时,氮的去除效率也会下降,如果想同时维持脱氮和除磷在一个效率都相对高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本发明的工艺不仅能够利用低溶解氧有效的去除COD,还能兼顾传统工艺脱氮除磷的优点,且能够创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彻底的实现脱氮,而且脱氮的同时也不降低除磷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反应效率。

本发明的工艺能够根据来水水质的波动,灵活的调节处理形式,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无需增加深度处理,既缩短了工艺流程,也提高了抗冲击负荷能力、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减小了占地面积的同时也节省了建设投资。

(发明人:王明刚;王彦龙;马卓;张立智;杨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