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污水高效脱氮技术

发布时间:2023-4-24 14:16:50

公布日:2022.12.23

申请日:2022.10.26

分类号:C02F3/30(2006.01)I;C02F101/16(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脱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污水高效脱氮装置,该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包括处理池体以及脱氮反应组件,采用上述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在对污水进行脱氮时的具体工艺如下:先设置调节池以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废水,调节后的废水废水首先流入厌氧池,厌氧池主要作用是去除有机物以及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厌氧池的废水通过第二管道通入至好氧池内,通过向多根限位杆之间投加一定数量的MBBR填料,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本发明相比较传统的悬挂方式,提高了反应的效率以及反应的充分性,进一步的反应壳体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生物载体,且生物载体用于增加生物总量并延长生物链。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污水高效脱氮装置,该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包括处理池体(100)以及脱氮反应组件(200),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在对污水进行脱氮时的具体工艺如下:S1、先设置调节池(101)以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废水,调节后的废水废水首先流入厌氧池(102),厌氧池(102)主要作用是去除有机物以及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S2、通过厌氧池(102)的废水通过第二管道通入至好氧池(103)内,通过向多根限位杆(207)之间投加一定数量的MBBR填料,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添加完MBBR填料后启动驱动电机(302),在多个风机叶片(304)的旋转下产生风能,利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风机将空气通过曝气管路和曝气盘强制加入到污水中,依靠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与此同时,驱动电机(302)在皮带(307)的传动下使得两根往复丝杠(202)同时转动,并带动其外侧的活动块(203)做往复移动,进而使得MBBR填料处于往复运动的状态,提高填料的作用;S3、待好氧池(103)内污水处理完成后打开第三管道将污水通入至反应池(104)内并经过反应壳体(404)内的多个生物载体,利用生物协调作用提高转碳率,强化生物脱总氮的同时实现剩余有机污泥减少70%,待反应结束后打开第五管道,使得反应处理后的液体能够顺利通入至排水腔内以便后续使用,而剩余的污泥杂质从第四管道输送至排泥腔内;所述处理池体(100)包括调节池(101)、厌氧池(102)、好氧池(103)、反应池(104)和分离池(105),所述调节池(10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内外连通的进液管(106),所述厌氧池(102)对应设置于调节池(101)与好氧池(103)之间,且厌氧池(102)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调节池(101)和好氧池(103)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脱氮反应组件(200)对应设置于好氧池(103)的上端,所述好氧池(103)内底壁上设置有曝气结构,且处理池体(1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脱氮反应组件(200)和曝气结构连接的同步驱动结构,所述反应池(104)对应设置于好氧池(103)的一侧,且好氧池(10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反应池(104)连通的第三管道,所述反应池(104)内设置有用于脱泥减量的反应结构,所述分离池(105)包括排泥腔和排水腔,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之间通过隔板隔断,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反应池(104)连通的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外连通的排泥管(107)和排水管(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好氧池(103)内底壁上的曝气管路(109),所述曝气管路(109)的上端均布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管路(109)的输入端与外部的同步驱动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反应组件(200)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好氧池(103)上端且平行的条形槽体(201),所述条形槽体(201)内壁中央设置有竖直的挡块,且挡块两侧的条形槽体(201)内转动连接有同一根往复丝杆(202),所述往复丝杆(202)的一端贯穿条形槽体(201)并延伸至处理池体(100)的外侧与同步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条形槽体(201)内的往复丝杠(202)外侧均连接有活动块(203),且两个条形槽体(201)相对的活动块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槽口朝下的U形连杆(204),所述U形连杆(204)的下端均布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MBBR填料的装填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填结构包括连接在U形连杆(204)下端的竖杆(205),所述竖杆(2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圆形板(206),所述圆形板(206)的下端均布连接有多根竖直的限位杆(207),且多根限位杆(207)的下端也粘接有水平的圆形板(206),多根所述限位杆(207)对MBBR填料起到阻隔封闭的作用,且MBBR填料能够在多根限位杆(207)之间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杆(208),所述U形连杆(204)的上端开设有与安装杆(208)对应的安装孔,且安装杆(208)的上端延伸至U形连杆(204)的上侧,所述安装杆(208)的外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螺纹,且安装杆(208)的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有与U形连杆(204)顶壁相抵的紧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处理池体(100)外侧壁上的矩形框体(301),所述矩形框体(301)的外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2),所述矩形框体(301)内设置有与曝气管路(109)连通的斗形罩体(303),且斗形罩体(30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曝气管路连接的输气总管,所述驱动电机(302)的驱动轴延伸至斗形罩体(303)内,且驱动轴的外侧壁上均布连接有多个风机叶片(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形罩体(303)外侧的驱动电机(302)驱动轴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305),两个所述往复丝杠(202)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与第一带轮(305)对应的第二带轮(306),且第一带轮(305)与两个第二带轮(306)之间通过同一根皮带(30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04)内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板(401),且限位板(401)的长度值小于反应池(104)的长度值,所述反应池(104)远离限位板(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板(402),且限位板(401)对应设置于U形板(402)的槽口内侧,所述反应结构对应设置于限位板(401)与U形板(402)槽口的交汇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开设在U形板(402)内壁上的竖槽,两个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π形杆(403),所述π形杆(40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板(401)相抵的反应壳体(404),所述限位板(401)两侧的反应壳体(404)侧壁上均开设有内外连通的导流口(405),所述反应壳体(404)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生物载体,且生物载体用于增加生物总量并延长生物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U形板(402)的槽口处,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设置于远离U形板(402)的槽口处位置,所述第五管道的输入端对应设置于U形板(402)的槽口处并高于第三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污水高效脱氮装置,该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包括处理池体以及脱氮反应组件,采用上述污水高效脱氮装置在对污水进行脱氮时的具体工艺如下:

S1、先设置调节池以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废水,调节后的废水废水首先流入厌氧池,厌氧池主要作用是去除有机物以及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S2、通过厌氧池的废水通过第二管道通入至好氧池内,通过向多根限位杆之间投加一定数量的MBBR填料,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添加完MBBR填料后启动驱动电机,在多个风机叶片的旋转下产生风能,利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风机将空气通过曝气管路和曝气盘强制加入到污水中,依靠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与此同时,驱动电机在皮带的传动下使得两根往复丝杠同时转动,并带动其外侧的活动块做往复移动,进而使得MBBR填料处于往复运动的状态,提高填料的作用;

S3、待好氧池内污水处理完成后打开第三管道将污水通入至反应池内并经过反应壳体内的多个生物载体,利用生物协调作用提高转碳率,强化生物脱总氮的同时实现剩余有机污泥减少70%,待反应结束后打开第五管道,使得反应处理后的液体能够顺利通入至排水腔内以便后续使用,而剩余的污泥杂质从第四管道输送至排泥腔内;

所述处理池体包括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反应池和分离池,所述调节池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内外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厌氧池对应设置于调节池与好氧池之间,且厌氧池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调节池和好氧池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脱氮反应组件对应设置于好氧池的上端,所述好氧池内底壁上设置有曝气结构,且处理池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脱氮反应组件和曝气结构连接的同步驱动结构,所述反应池对应设置于好氧池的一侧,且好氧池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反应池连通的第三管道,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用于脱泥减量的反应结构,所述分离池包括排泥腔和排水腔,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之间通过隔板隔断,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反应池连通的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排泥腔和排水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外连通的排泥管和排水管。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曝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好氧池内底壁上的曝气管路,所述曝气管路的上端均布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管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的同步驱动结构连接。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脱氮反应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好氧池上端且平行的条形槽体,所述条形槽体内壁中央设置有竖直的挡块,且挡块两侧的条形槽体内转动连接有同一根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贯穿条形槽体并延伸至处理池体的外侧与同步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条形槽体内的往复丝杠外侧均连接有活动块,且两个条形槽体相对的活动块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槽口朝下的U形连杆,所述U形连杆的下端均布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MBBR填料的装填结构。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装填结构包括连接在U形连杆下端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下端均布连接有多根竖直的限位杆,且多根限位杆的下端也粘接有水平的圆形板,多根所述限位杆对MBBR填料起到阻隔封闭的作用,且MBBR填料能够在多根限位杆之间活动。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杆,所述U形连杆的上端开设有与安装杆对应的安装孔,且安装杆的上端延伸至U形连杆的上侧,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壁上均布设置有螺纹,且安装杆的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有与U形连杆顶壁相抵的紧固螺母。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同步驱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处理池体外侧壁上的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的外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矩形框体内设置有与曝气管路连通的斗形罩体,且斗形罩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曝气管路连接的输气总管,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延伸至斗形罩体内,且驱动轴的外侧壁上均布连接有多个风机叶片。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斗形罩体外侧的驱动电机驱动轴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两个所述往复丝杠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与第一带轮对应的第二带轮,且第一带轮与两个第二带轮之间通过同一根皮带连接。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反应池内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长度值小于反应池的长度值,所述反应池远离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板,且限位板对应设置于U形板的槽口内侧,所述反应结构对应设置于限位板与U形板槽口的交汇处。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反应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开设在U形板内壁上的竖槽,两个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π形杆,所述π形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板相抵的反应壳体,所述限位板两侧的反应壳体侧壁上均开设有内外连通的导流口,所述反应壳体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生物载体,且生物载体用于增加生物总量并延长生物链。

在上述的污水高效脱氮工艺中,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U形板的槽口处,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设置于远离U形板的槽口处位置,所述第五管道的输入端对应设置于U形板的槽口处并高于第三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污水高效脱氮工艺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活动块的往复移动能够对MBBR填料进行往复的调节,使其能够更充分的对污水进行反应,相比较传统的悬挂方式,提高了反应的效率以及反应的充分性,进一步的反应壳体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生物载体,且生物载体用于增加生物总量并延长生物链。

2、本发明同步驱动结构在实现曝气的同时能够对MBBR填料进行往复移动,二者配合使用,提高反应的效率并且采用同一驱动源,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发明人:焦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