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3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IPC分类号C02F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包括主载体、第一次载体和第二次载体,主载体呈空心状且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主载体的中部设有隔网;所述第一次载体设置在主载体内并位于隔网的上方,第一次载体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一空心本体,所述第一空心本体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第一空心本体的内下端设有配重块;所述第二次载体设置在主载体内并位于隔网的下方,第一次载体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二空心本体,所述第二空心本体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第一空心本体的内上端设有浮球。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并且能保证微生物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利冲击负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载体(1)、第一次载体(2)和第二次载体(3),所述主载体(1)为通过柱形线材编制而成的网状主体,且每根柱形线材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毛刺,主载体(1)呈空心状且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主载体(1)的中部设有隔网(10);
所述第一次载体(2)设置在主载体(1)内并位于隔网(10)的上方,第一次载体(2)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一空心本体(20),所述第一空心本体(20)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4),第一空心本体(20)的内下端设有配重块(21);
所述第二次载体(3)设置在主载体(1)内并位于隔网(10)的下方,第一次载体(2)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二空心本体(30),所述第二空心本体(30)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4),第一空心本体(20)的内上端设有浮球(31)。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1)的上端和/或者下端套设第一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上设有U形夹口(50)。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1)的上端开口处和/或者下端开口处插设有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中部设有环挡(60)。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本体(20)上设有第二毛刺。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本体(30)和浮球(31)均设有第三毛刺。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次载体(2)和第二次载体(3)均呈球状体。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载体(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竖直并列设置在主载体(1)的上部区域,所述第二次载体(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设置在主载体(1)的下部区域。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填料(4)呈串珠状。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1)上的网格形状呈菱形,且尺寸为(5-12)mm*(5-12)mm。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填料(4)由含亲水基团的卷纸网状发泡体、纤维丝或者锥龙丝制成。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生化法工艺处理污水,主要依靠生化池内的微生物进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通常称为活性污泥法,而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因为微生物的含量低,因此对于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差,也不具备生物脱氮的功能。而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来源于对自然土壤、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污水的模拟。起源于19世纪,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演化出数十种不同的污水处理技术分支。其中接触氧化工艺以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接触氧化法的载体多种多样,不同的微生物载体,其微生物挂膜、脱模性能也不同,进而对处理工艺有较大的影响。我们研发了一种采用载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以该载体为基础设计的脱氮工艺,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并且能保证微生物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利冲击负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载体,包括主载体、第一次载体和第二次载体,所述主载体为通过柱形线材编制而成的网状主体,且每根柱形线材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毛刺,主载体呈空心状且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主载体的中部设有隔网;
所述第一次载体设置在主载体内并位于隔网的上方,第一次载体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一空心本体,所述第一空心本体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第一空心本体的内下端设有配重块;
所述第二次载体设置在主载体内并位于隔网的下方,第一次载体包括空心网格制成的第二空心本体,所述第二空心本体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第一空心本体的内上端设有浮球。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载体、第一次载体和第二次载体,特有的网格结构可使污水与空气完全混合并在填料之间形成均匀分布的多维流动,氧利用率高,使其不断地形成厌氧—好氧反应作用,实现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并且,第一次载体既有穿水性,又可保护壳内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在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缠绕,通过壳内所装的配重球,来实现污水处理不同工艺的比重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载体的比重通过配重球可自由调整,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适用性广;同时,的浮球可以带动第二次载体在主载体的下部跟随水的浮力上下移动,增加了微生物载体填料与水的接触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的上端和/或者下端套设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U形夹口。
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用于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主载体依次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的上端开口处和/或者下端开口处插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设有环挡。
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用于将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主载体依次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本体上设有第二毛刺。
设置的第二毛刺用于增加第一空心本体的附着能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本体和浮球均设有第三毛刺。
设置的第三毛刺用于增加第二空心本体的附着能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次载体和第二次载体均呈球状体。
球状体的第二次载体安装在主载体的下部,球状体的第一次载体安装在主载体的上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载体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竖直并列设置在主载体的上部区域,所述第二次载体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设置在主载体的下部区域。
这里第二次载体可以主载体的下部区域中跟随水流上下浮动,与不同水位的微生物接触。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填料呈串珠状。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上的网格形状呈菱形,且尺寸为(5-12)mm*(5-12)mm。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填料由含亲水基团的卷纸网状发泡体、纤维丝或者锥龙丝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载体、第一次载体和第二次载体,特有的网格结构可使污水与空气完全混合并在填料之间形成均匀分布的多维流动,氧利用率高,使其不断地形成厌氧—好氧反应作用,实现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并且,第一次载体既有穿水性,又可保护壳内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在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缠绕,通过壳内所装的配重球,来实现污水处理不同工艺的比重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载体的比重通过配重球可自由调整,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适用性广;同时,的浮球可以带动第二次载体在主载体的下部跟随水的浮力上下移动,增加了微生物载体填料与水的接触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且能保证微生物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利冲击负荷,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并可以该载体为基础进行脱氮处理,且处理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