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3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安装有隔板,且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顶部之间形成水池,所述箱体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出气管延伸至水池内,所述箱体顶部远离气泵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且曝气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曝气装置、导气管、分流管和喷气口,以及气泵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在水池中产生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絮凝体即为活性污泥,通过设置过滤网从而能够有效隔离污泥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同时通过填料板的配合设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固定安装有隔板(2),且隔板(2)的顶部与箱体(1)的顶部之间形成水池(3),所述箱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4),且气泵(4)的出气管延伸至水池(3)内,所述箱体(1)顶部远离气泵(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5),且曝气装置(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6)固定安装在箱体(1)右侧的顶部,且控制器(6)与气泵(4)电性连接,所述曝气装置(5)的出气口与导气管(7)的一端连通,且导气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池(3)内并与分流管(8)的内腔连通,所述分流管(8)铺设在水池(3)的底部,且分流管(8)的顶部设置有喷气口(9),所述喷气口(9)与分流管(8)的内腔连通;
所述隔板(2)顶部的左侧内套接有漏斗(10),且漏斗(10)内嵌有过滤网(11),所述漏斗(10)的底部贯穿隔板(2)的底部并与排水管(1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排水管(12)的内腔与漏斗(10)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水管(12)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13),且第一电动阀门(13)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所述排水管(12)相背漏斗(10)的一端与处理箱(1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排水管(12)的内腔与处理箱(14)的内腔连通,所述处理箱(14)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底部的左侧,且处理箱(14)内壁的两侧分别插接有填料板(15)的两侧,所述处理箱(14)右壁的底部插接有进液管(16)的一端,且进液管(16)的内腔与处理箱(14)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液管(16)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17),所述进液管(16)远离处理箱(14)的一端与水泵(18)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18)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底部,所述水泵(18)的出水口与出液管(19)的一端连通;
所述出液管(19)远离水泵(18)的一端与沉淀箱(20)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出液管(19)的内腔与沉淀箱(20)的内腔连通,所述沉淀箱(20)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底部的右侧,且沉淀箱(20)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21),所述紫外线杀菌灯(21)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所述沉淀箱(20)右壁的底部插接有出水管(22)的一端,且出水管(22)的内腔与沉淀箱(20)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管(22)远离沉淀箱(20)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右壁并设置有出水阀(23),且沉淀箱(20)正表面的底部插接有导泥管(24)的一端,所述导泥管(24)的内腔与沉淀箱(20)的内腔连通,且导泥管(24)远离沉淀箱(20)的一侧贯穿箱体(1)的正表面并与污泥泵(25)的进泥口连通,所述污泥泵(2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正表面上,且污泥泵(25)的出泥口与输泥管(26)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泥管(26)远离污泥泵(25)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正表面并与水池(3)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9)均匀分布在分流管(8)的顶部,且分流管(8)位于水池(3)内靠近水池(3)底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0)的形状为上宽下窄,且漏斗(10)的内壁顶部与过滤网(1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板(1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填料板(15)内填充有炉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8)与进液管(16)和出液管(19)的连接处均套接有密封环,且出液管(19)与沉淀箱(20)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漏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具体为PLC控制器。
说明书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即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有多数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缺少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能,导致大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流失,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污水处理所要消耗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多数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缺少资源循环利用功能导致能耗增加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安装有隔板,且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顶部之间形成水池,所述箱体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出气管延伸至水池内,所述箱体顶部远离气泵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且曝气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箱体右侧的顶部,且控制器与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一端连通,且导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池内并与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分流管铺设在水池的底部,且分流管的顶部设置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口与分流管的内腔连通。
所述隔板顶部的左侧内套接有漏斗,且漏斗内嵌有过滤网,所述漏斗的底部贯穿隔板的底部并与排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排水管的内腔与漏斗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且第一电动阀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排水管相背漏斗的一端与处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排水管的内腔与处理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处理箱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底部的左侧,且处理箱内壁的两侧分别插接有填料板的两侧,所述处理箱右壁的底部插接有进液管的一端,且进液管的内腔与处理箱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进液管远离处理箱的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液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出液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沉淀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出液管的内腔与沉淀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沉淀箱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底部的右侧,且沉淀箱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沉淀箱右壁的底部插接有出水管的一端,且出水管的内腔与沉淀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沉淀箱的一端贯穿箱体的右壁并设置有出水阀,且沉淀箱正表面的底部插接有导泥管的一端,所述导泥管的内腔与沉淀箱的内腔连通,且导泥管远离沉淀箱的一侧贯穿箱体的正表面并与污泥泵的进泥口连通,所述污泥泵固定安装在箱体的正表面上,且污泥泵的出泥口与输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贯穿箱体的正表面并与水池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喷气口均匀分布在分流管的顶部,且分流管位于水池内靠近水池底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漏斗的形状为上宽下窄,且漏斗的内壁顶部与过滤网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填料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填料板内填充有炉渣。
优选的,所述水泵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连接处均套接有密封环,且出液管与沉淀箱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漏环。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为PLC控制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曝气装置、导气管、分流管和喷气口,以及气泵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在水池内的水体中产生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絮凝体即为活性污泥,通过活性污泥极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活性污泥内的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料不断增殖,极大的提高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处理箱、水泵和沉淀箱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污泥泵运作将部分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重新导入水池内进行使用,从而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该装置污水处理的连续性,有效解决了现有多数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缺少资源循环利用功能的问题。
(2)、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漏斗内设置过滤网从而能够有效隔离污泥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同时通过处理箱内填料板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促进微生物的增殖,从而对经由漏斗排入处理箱内的水体进行多级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