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27 14:55:27

  申请日2018.03.27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包括氧化腔、转叶、水泵、搅拌器和吸附腔,所述氧化腔侧壁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氧化腔侧壁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杆,四个第一限位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转叶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氧化腔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内插设有导管,所述水泵与导管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吸附腔设置在氧化腔右侧,吸附腔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搅拌器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器内侧设置有活性炭筒,氧化腔内臭氧气体和污水通过转叶带动在氧化腔内循环流动,使气体与污水充分混合完成氧化,提高氧化反应效率,污水在吸附腔内实现吸附净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包括氧化腔(1)、转叶(5)、水泵(13)、搅拌器(21)和吸附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腔(1)侧壁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进气口(3),氧化腔(1)侧壁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杆(7),四个第一限位杆(7)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转叶(5)设置在第一转轴(4)上,转叶(5)外侧设置有导流筒(6),导流筒(6)底部与第一限位杆(7)固定连接,所述氧化腔(1)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0),第一出水口(10)内插设有导管(12),所述水泵(13)与导管(12)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吸附腔(23)设置在氧化腔(1)右侧,吸附腔(23)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转轴(20),所述搅拌器(21)套设在第二转轴(20)上且固定连接,搅拌器(21)内侧设置有活性炭筒(22),所述吸附腔(23)侧壁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限位杆(19),第二转轴(20)插设在第二限位杆(19)内,所述吸附腔(23)底部设置有滤层(16),滤层(16)下方设置有净水腔(14),净水腔(14)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23)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滤层(16)固定在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23)右侧壁底部设置有滤层出口,滤层出口上设置有侧盖(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 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20)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凸台(9)和第二转轴凸台(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20)顶部均与转动电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7)和第二限位杆(19)内侧均设置有限位套筒(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上设置有下盖(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3)与吸附腔左壁顶部之间设置有导管(12)且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筒(22)内设置有若干个活性炭块。

  说明书

  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废水主要是原料蒸煮、漂洗、漂白、上浆等过程中产生的含天然杂质、脂肪以及淀粉等有机物的废水。染整废水是洗染、印花、上浆等多道工序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污染性很强。

  纺织染整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且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纺织染整废水处理方式通常有氧化法、电解法等,但是,该类方式处理废水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占地面积大且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织染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包括氧化腔、转叶、水泵、搅拌器和吸附腔,所述氧化腔侧壁上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氧化腔侧壁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限位杆,四个第一限位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转叶设置在第一转轴上,转叶外侧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底部与第一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氧化腔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内插设有导管,所述水泵与导管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吸附腔设置在氧化腔右侧,吸附腔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搅拌器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且固定连接,搅拌器内侧设置有活性炭筒,所述吸附腔侧壁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限位杆,第二转轴插设在第二限位杆内,所述吸附腔底部设置有滤层,滤层下方设置有净水腔,净水腔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腔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滤层固定在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腔右侧壁底部设置有滤层出口,滤层出口上设置有侧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凸台和第二转轴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顶部均与转动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内侧均设置有限位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水口上设置有下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与吸附腔左壁顶部之间设置有导管且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性炭筒内设置有若干个活性炭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氧化腔内臭氧气体和污水通过转叶带动在氧化腔内循环流动,使气体与污水充分混合完成氧化,提高氧化反应效率,污水在吸附腔内实现吸附净化,第二转轴带动搅拌器搅拌污水,并通过活性炭筒内的活性炭块吸附污水中较小杂质,最后污水通过滤层,过滤掉较大的杂质和活性炭粒,活性炭块装在活性炭筒内,以防止活性炭进入转轴缝隙内,造成堵塞,且搅拌器能使污水快速与活性炭块碰撞,加速吸附净化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