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3.29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离心装置、絮凝沉降装置、废水收集罐、汽提塔、换热器、超滤系统以及反渗透系统,所述离心装置的滤液进入絮凝沉降装置内,所述絮凝沉降装置的上清液进入废水收集罐内;所述废水收集罐与汽提塔连通;所述汽提塔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与超滤系统连通;所述超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连通。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处理后,90%以上的乙二醇和95%以上的新戊二醇都能得到回用,产水的COD明显降低,主要为少量的乙二醇和乙醛等,大大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装置(1)、絮凝沉降装置(2)、废水收集罐(3)、汽提塔(4)、换热器、超滤系统(7)以及反渗透系统,所述离心装置(1)的滤液进入絮凝沉降装置(2)内,所述絮凝沉降装置(2)的上清液进入废水收集罐(3)内;所述废水收集罐(3)与汽提塔(4)连通;所述汽提塔(4)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与超滤系统(7)连通;所述超滤系统(7)与反渗透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6);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反渗透系统(8)和二级反渗透系统(9),所述汽提塔(4)与第一换热器(5)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5)与第二换热器(6)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6)与超滤系统(7)连通,超滤系统(7)与一级反渗透系统(8)连通,一级反渗透系统(8)与二级反渗透系统(9)连通;第二换热器(6)上设有冷却水的接口;一级反渗透系统(8)的透过液回流至第一换热器(5)内;二级反渗透系统(9)的透过液回流至一级反渗透系统(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提塔(4)的顶部设有轻组分出口;所述汽提塔(4)的底部设有重组分出口。
说明书
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针对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是由二元醇或二元酸或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在聚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成分为新戊二醇、乙二醇、乙醛、甲醛、低聚物等,COD高达50000~60000mg/L,同时固体悬浮物(SS)含量高达2000~5000mg/L。低聚物的排放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后续处理费用的增加,同时,新戊二醇和乙二醇也是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或者中间原料。目前聚酯树脂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化氧化法或精馏回收有机物后再生化氧化等方法。目前的处理工艺普遍存在乙二醇、新戊二醇的回收效率低下,产水COD偏高的问题。
发明人在考察了多种反渗透膜对多元醇和二元醇截留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絮凝-汽提-膜分离的集成工艺,考虑到聚酯树脂的废水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为二元醇和多元醇,以及醛类等易挥发组分,因此可以采用汽提工艺将易挥发组分脱除,再利用反渗透工艺对二元醇和多元醇进行浓缩,达到回用的浓度要求。另外,由于废水原水中有较多量的固体悬浮物,同时可能存在低聚物凝胶,故先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回收其中的悬浮固体。通过上述工艺的有效配合便实现低聚物和废水中有效成分的回收和产水的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乙二醇、新戊二醇的回收效率低下,产水COD偏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酯树脂废水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离心装置、絮凝沉降装置、废水收集罐、汽提塔、换热器、超滤系统以及反渗透系统,所述离心装置的滤液进入絮凝沉降装置内,所述絮凝沉降装置的上清液进入废水收集罐内;所述废水收集罐与汽提塔连通;所述汽提塔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与超滤系统连通;所述超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反渗透系统,所述汽提塔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超滤系统连通,超滤系统与一级反渗透系统连通,一级反渗透系统与二级反渗透系统连通;第二换热器上设有冷却水的接口;一级反渗透系统的透过液回流至第一换热器内;二级反渗透系统的透过液回流至一级反渗透系统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汽提塔的顶部设有轻组分出口;所述汽提塔的底部设有重组分出口。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处理后,90%以上的乙二醇和95%以上的新戊二醇都能得到回用,产水的COD明显降低,主要为少量的乙二醇和乙醛等,大大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