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

发布时间:2018-5-29 20:08:23

  申请日2010.07.21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的梯级生态控污结构,所述的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生态控污结构为岸边式结构,设有梯级生态处理净化系统,所述的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的梯级生态控污结构梯级系统之间利用一定比例透水砖构建衔接,所述的结构中溢流雨污水从入流到出流之间设有均匀布水承托层、生物拦截吸附填料、生态过滤填料、植物基质层和三角堰。本发明结构解决了过去溢流雨污水就地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药品消耗量大、能源成本高等缺陷。本发明结构简单、构建成本低、无动力运行、维护操作方便、可长年使用、治污效果好,可使用于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生态工程。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包括均匀布水系统承托层、生物拦截吸附填料、生态过滤填料和植物基质层和三角堰,其特征是:结构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底部设置均匀布水承托层,均匀布水承托层上方随机堆放生物拦截吸附填料,在第一级结构顶部覆有植物基质层,第二级内按照粒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填放砾石与竹炭片,各级之间出水处设置三角堰,各级之间的连接面中透水面积占30%-40%,所述的结构布水承托层由廊道和钢筋混凝土条缝板构成,所述的生物拦截吸附填料为中空的竹炭筒,所述的植物基质层为聚乙烯网板、土壤、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透水部分是采用透水砖构建。

  说明书

  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污染控制的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特别涉及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的生态控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发明之前,现有的就地净化溢流雨污水的技术和装置或设施已经有不少,特别针对初期效应明显的溢流雨污水,采用调蓄池储存初期溢流雨水,投加混凝剂沉淀后排放或者在旱季时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控制溢流雨污水污染的目的。

  但是,上述设施一般由多个结构部分组成增加了占地面积,由于许多城市河道周围空间有限,不利于溢流雨污水集约化处理。同时混凝过程需要混凝剂等药剂、系统依靠电能运行均增加了净化成本,而且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由于此类装置属于纯工程措施,没有和周围环境进行有效融合,景观协调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为削减溢流雨污水中高浓度的污染负荷实现水质就地净化,解决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生态控污的限制瓶颈,提出了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为岸边式结构,所述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设有梯级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各梯级系统之间利用透水砖构建衔接,其占连接墙面积30%-40%,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底部设置均匀布水承托层,承托层上方随机堆放生物拦截吸附填料,在第一级结构顶部覆有植物基质层,第二级内按照粒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填放砾石与竹炭片,各级之间出水处设置三角堰。

  所述的结构设置的均匀布水承托层为廊道和钢筋混凝土条缝板;

  所述的生物拦截吸附填料为中空的竹炭筒;

  所述的生态过滤填料为不同级配的砾石、竹炭片等;

  所述的植物基质层为聚乙烯网板、土壤、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表面。

  发明优点

  与现有处理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通过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有效的利用了溢流口、河道周围的有效空间,设置梯级生态拦污系统,解决了过去溢流污水处理构筑物占地较大的缺陷,利用高程实现无动力自动净化削减了能耗,串联的梯级系统内的竹炭筒填料、生态过滤填料不仅能有效的削减SS浓度,同时为微生物的稳定附着创造条件,削减溢流雨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污染物。在系统表面上种植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加强拦污系统对溢流雨污水的净化,系统连接使用的透水砖能在旱季时保持系统内水路通畅、维持生态拦污系统内的微生物存活。

  而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构建成本低,维护操作方便,无动力运行、可长年使用、治污效果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