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用水处理填料

发布时间:2018-5-12 11:46:14

  申请日2017.10.19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10; 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填料整体呈圆柱形的嵌套结构,分为外套层和内嵌层,外套层由外套层物料发泡共混形成,所述外套层物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玄武岩纤维、纳米碳酸钙粉,内嵌层由内嵌层物料共混形成,所述的内嵌层物料包括聚丁酸丁二醇酯PBS和改性竹粉;所述嵌套结构使外套层存在可供微生物聚集的孔洞结构、向外延伸的毛发状结构,在好氧及高水力剪切条件下,形成表面紊流环境,并使内嵌层处于交替的富氧‑微好氧‑缺氧环境。本填料可同步完成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可原位提升废水处理设施的单位氮容积负荷,并可有效缓解实际工艺运行的中氮磷同步去除的工艺参数选择矛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填料整体呈圆柱形的嵌套结构,分为外套层和内嵌层,外套层由外套层物料发泡共混形成,所述外套层物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玄武岩纤维、纳米碳酸钙粉,内嵌层由内嵌层物料共混形成,所述的内嵌层物料包括聚丁酸丁二醇酯PBS和改性竹粉;所述嵌套结构使外套层存在可供微生物聚集的孔洞结构、向外延伸的毛发状结构,在好氧及高水力剪切条件下,形成表面紊流环境,并使内嵌层处于交替的富氧-微好氧-缺氧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层直径8mm,高度10mm;内嵌层直径4mm,高度10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层物料按质量采用聚乙烯LDPE 55-75份、纳米碳酸钙粉10-18份、玄武岩纤维10-20份、硅烷偶联剂2-3份、偶氮二甲酰胺2-4.5份,尿素0.5-1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嵌层物料按质量采用聚丁酸丁二醇酯(PBS)30-70份,400目改性竹粉 30-50份,单烷氧基焦磷酸酯2-3份,次亚磷酸0.5-1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竹粉改性的工艺条件为:酸溶液采用1mol/L H2SO4 溶液或等效溶液,浸泡24h,120摄氏度加压1mpa消煮20min,完毕后自来水冲洗浸泡48h,80摄氏度恒温烘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层采用发泡共混挤出工艺加工,机头温度155摄氏度,发泡倍率20-25倍,所述的内嵌层采用共混挤出工艺加工,机头温度115摄氏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填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外套层、内嵌层嵌套成一长管型粗胚,该粗胚按单个填料长度切割后,进行酸洗造孔,其工艺条件为:酸溶液 采用2mol/LH2SO4 溶液或等效溶液,温度60摄氏度,压力0.4mpa,浸洗时间40min,完毕后自来水冲洗浸泡48h,60-80摄氏度恒温烘干。

  说明书

  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涉及一种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废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实现废水的完全达标处理排放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处理过程不同种类功能菌群存在特性差异,导致其相关运行过程需提供“空间”或“时间”区别以满足上述差异。在“空间”差异上,典型如A/O、A2O工艺,通过分开设置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等,实现硝化菌(氨氮去除)与反硝化菌(总氮去除)的单独生长。在“时间”差异上,典型如SBR工艺,通过在唯一处理池内不同时间段的曝气和停曝操作,产生时间序列差异的好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从而满足硝化菌(氨氮去除)与反硝化菌(硝酸盐氮去除)的生长。

  然而,上述工艺虽已在生产实践中大量运行,但其仍面临一定局限。如A/O等工艺需设置不同处理池,导致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不利于旧设施提标改造;而SBR工艺则对运行管理的人员素质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此外,由于不同的功能微生物的自身生理特性差异,如自养型的硝化菌,异养型的反硝化菌等世代时间较长;而除磷菌世代时间较短,则在具体的工艺运行上为实现脱氮除磷仍面临参数选择矛盾。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废水处理的污泥工艺上增加生物膜成为一种可行方案。生物膜工艺是一种依靠提供载体,使微生物在其上聚集生长为生物膜而实现废水强化处理的工艺。其典型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等。但目前已有的填料或功能相对单一,基本采用如聚乙烯等材料制作好氧处理填料,实现硝化(氨氮去除)的功能;或在机械强度及成本控制方面尚不理想,如采用天然有机物(如淀粉等)及可降解聚酯(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实现反硝化功能(总氮去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该填料可有效提升废水处理设施的单位氮容积负荷,同步完成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并可有效缓解实际工艺运行的中氮磷同步去除的工艺参数选择矛盾。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实现废水同步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水处理填料,填料整体呈圆柱形的嵌套结构,分为外套层和内嵌层,外套层由外套层物料发泡共混形成,所述外套层物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玄武岩纤维、纳米碳酸钙粉,内嵌层由内嵌层物料共混形成,所述的内嵌层物料包括聚丁酸丁二醇酯PBS和改性竹粉;所述嵌套结构使外套层存在可供微生物聚集的孔洞结构、向外延伸的毛发状结构,在好氧及高水力剪切条件下,形成表面紊流环境,并使内嵌层处于交替的富氧-微好氧-缺氧环境。

  所述的外套层直径8mm,高度10mm;内嵌层直径4mm,高度10mm。

  所述的外套层物料按质量采用聚乙烯LDPE 55-75份、纳米碳酸钙粉10-18份、玄武岩纤维10-20份、硅烷偶联剂2-3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2-4.5份,尿素(助发泡剂)0.5-1份。

  所述的内嵌层物料按质量采用聚丁酸丁二醇酯(PBS)30-70份,400目改性竹粉30-50份,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偶联剂)2-3份,次亚磷酸(热稳定剂)0.5-1份。

  所述改性竹粉改性的工艺条件为:酸溶液采用1mol/L H2SO4溶液或等效溶液,浸泡24h,120摄氏度加压1mpa消煮20min,完毕后自来水冲洗浸泡48h,80摄氏度恒温烘干。

  所述的外套层采用发泡共混挤出工艺加工,机头温度155摄氏度,发泡倍率20-25倍,所述的内嵌层采用共混挤出工艺加工,机头温度115摄氏度。

  进一步,内外层嵌套成一长管型粗胚,该粗胚按单个填料长度切割后,进行酸洗造孔,其工艺条件为:酸溶液采用2mol/L H2SO4溶液或等效溶液,温度60摄氏度,压力0.4mpa,浸洗时间40min,完毕后自来水冲洗浸泡48h,60-80摄氏度恒温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外套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玄武岩纤维共混发泡制作完成,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可供微生物聚集的孔洞结构、向外延伸的毛发状结构,在好氧及高水力剪切条件下,可自行成表面紊流环境,其比表面积大于8000m2/m3,适合硝化细菌(主要为硝化螺菌、硝化杆菌和硝化球菌等)大量聚集繁殖,实现氨氮向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转变。

  (2)填料外套层由于采用纳米碳酸钙粉共混,在后续酸洗造孔过程中,可形成大量纳米级微孔洞结构。在填料使用过程中,由于表面生物膜覆盖及氧传质受限的影响,该纳米级孔洞结构可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大量聚集,可将氨氮及由硝化细菌产生的亚硝酸盐转变为氮气,故进一步提高了填料的氨氮去除性能。

  (3)填料外套层由于采用纳米碳酸钙粉共混,在后续酸洗过程中,其表面粗糙度大幅提升,利于填料的快速挂膜。

  (4)由于外套层所形成的局部紊流环境,使内嵌层处于交替的富氧-微好氧-缺氧环境,其聚丁酸丁二醇酯及竹粉可作为缓释碳源通过好氧反硝化-缺氧反硝化共同去除外套层填料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同时,竹粉的加入使填料成本大幅降低,而竹粉的改性则使其中木质素含量降低,留存物质主要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利于反硝化速率的提升。

  (5)由于填料存在同步去除氨氮及总氮、易与整体移动、本身可缓释碳源的特性,将其用于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艺中,可实现对废水原污泥的运行泥龄(SRT)和填料自身泥龄(SRT)的各自独立控制。从而避免废水氮磷去除过程中,由于脱氮菌、除磷菌的世代时间差异造成的泥龄选择矛盾,且可避免脱氮和除磷对碳源的竞争利用矛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