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1.07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曲面的分隔板,以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曲面的分隔板上形成连通口,且在连通口的上方设有桥形件,其中桥形件与曲面的分隔板之间形成侧开口。设置在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进料口和排气口,和设置在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的用于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干燥室内的污泥翻动装置,其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上的翻动组件。返料装置,其将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输送到第一干燥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包括:
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曲面的分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
所述曲面的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具有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形成多个连通口,且在至少一个连通口的上方设有桥形件,其中所述桥形件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和用于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
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的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至少一个进气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的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至少一个翻动组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下凹部分相对应,以便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可以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以及
返料装置,其中,所述返料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干燥完的污泥输送到所述第一干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口,其中,所述清理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上或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通口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在所述曲面的分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的较低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形件可以是板件,其中,所述板件包括弯曲板和平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402)包括两个侧开口(402),其中一个侧开口设有遮挡板(403),用于阻挡干燥气体从中经过进入所述干燥室,而另一个侧开 口设有多个栅板(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栅板(405)中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的纵向方向成一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其中,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壳体的纵向方向成一定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到所述侧开口之间存在有用于干燥气体的至少一个弯曲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在横截于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圆弧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倾斜地朝其底部收窄,以在所述底部形成上截面呈弧形的纵向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底部的纵向通道内设置排料装置,其中,所述排料装置将污泥输送到设置在所述纵向通道的一端的清理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鼓风装置,其中,所述鼓风装置经过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进口与所述第二干燥室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引风装置,其中,所述引风装置经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干燥室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包括两个污泥翻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安装在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刮除所述侧开口附近的污泥,其中,所述两个污泥翻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另一个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彼此交错布置。
说明书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领域,总体上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特 别是涉及一种呈单体形式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为了处理污泥,污 水处理厂通常利用浓缩或脱水的方法将污泥的含水率从90%以上降低 到60-80%,之后将处理过的污泥进行填埋、固化或干化处理。填埋易 使污泥发酵而出现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而现有的固化或干化设备由于 效率低且能耗大,减量效果差,且难于实施后续处理。
中国发明专利(CN101186422A)提出了一种闭式多室流化床污泥 干燥方法。这种方法中所采用的流化床不仅耗费能源且效率很低,难以 实现连续且大规模的污泥干化处理。
由本申请人提交并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00261Y)提 出了一种污泥低温干燥装置。这种干燥装置尽管能够实现一定量的污泥 干燥,但花费时间长,且既消耗能源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提高干化效率的 目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319838U)提出了一种污泥固化处理搅 拌机。这种搅拌机通过将干粉掺混到污泥中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不仅 增加了污泥的量,并导致固化后的污泥无法再被利用。
与本申请同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代理人卷号CPME1443763N) 提出了一种底部干燥式的污泥干化装置,其中,伴随着第一干燥室内的 翻动装置对污泥的不断翻起,干燥气体经过分隔板上的连通口从第二干 燥室进入第一干燥室内对堆放在分隔板上的污泥进行干燥。然而,在污 泥干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污泥阻塞连通口,而导致干燥气体难以顺畅地 通过连通口进入第一干燥室内的情况,从而使得污泥的干化过程进展缓 慢。
为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底部干燥式的干化装置,以提高污泥的干化 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单体形式 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通过第 一干燥室内的翻动装置对污泥的连续翻动、剪切和破碎使污泥与干燥气 体频繁接触,从而解决了污泥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内、外部干燥程度不均 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通过在用于分隔第一干燥室和第 二干燥室的分隔板上形成的连通口以及在连通口上方设置的桥形件与 分隔板之间形成侧开口。干燥气体通过从连通口到侧开口的弯曲路径由 第二干燥室进入到第一干燥室内,以从底部对污泥进行干燥,而且,桥 形件的设置极大地减少了污泥从第一干燥室向第二干燥室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随着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对污泥 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或固定 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刮除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使得干燥 气体从第二干燥室向第一干燥室的流动更为顺畅,而且,污泥颗粒度不 断发生变化,使得污泥的疏松性和流动性增强,从而有利于加快干燥气 体对污泥的干燥。
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通过鼓风装置、引风装置或/和加 热装置的配置,不仅可以提高干燥气体流入干燥室的速度,而且也加快 了干燥气体进入干燥室的流动速度,促进了干燥气体与污泥的接触,提 高了干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第二干燥室的侧壁由分隔板向底 部倾斜收窄并在底部形成弧形通道有利于收集泄漏到第二干燥室内的 污泥,而设置在第二干燥室内的排料装置可以将第二干燥室内的二次干 燥后的污泥移向返料装置,且返料装置通过返料口将污泥输送到第一干 燥室与待干燥的污泥混合,从而可以利用干燥后的污泥中的热量提高污 泥干化效率并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干化装置基本上是单体形式,它具有干化效率高、能耗 低、占地面积小以及适应性强的特点,完全适用于目前市场的需要。由 于人口密集城市中污水处理厂的设置较为分散,因此,在极少改变现有 污水处理厂中的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配置这种单体形式的污泥干化装 置。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利用在第一干燥室内设置的翻动装置 的翻动组件不断地翻动、剪切和破碎第一干燥室内的污泥以及翻动组件 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或固定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 端刮除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以提高干燥气体与污泥的接触频率,加快污泥 的干燥。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能够解决污泥的粘性强、易结块、 难破碎的难题,不仅显著去除污泥中的水分,而且将污泥的颗粒状转变 为粉粒状,从而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 包括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曲面的分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的 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所述曲面的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干 燥室内具有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形成多 个连通口,且在至少一个连通口的上方设有桥形件,其中所述桥形件与 所述曲面的分隔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曲面的分 隔板上的返料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 进料口和用于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 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 侧壁上的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至少一个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 一干燥室内的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 置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至少一个翻动组件,且与所述至 少一个下凹部分相对应,以便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 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可以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以 及返料装置,其中,所述返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返料孔内,其中,所述返 料装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干燥室内,而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干燥室 内,以便将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输送到所述第一干燥室。
根据上述方案,其还包括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口,其中,所述清理 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上或底部。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多个连通口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在所述曲面 的分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的较低位置。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的桥形件可以是板件,其中,所述板件包 括弯曲板和平板。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包括两个侧开口,其中一 个侧开口设有遮挡板,用于阻挡干燥气体从中经过进入所述干燥室,而 另一个侧开口设有多个栅板。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多个栅板中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的纵向方向 成一定角度。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 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叶 片或棘齿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 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 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其中,安装在所述至少 一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 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侧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壳体的纵向方向成一 定角度。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从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到所述侧开口之间存在 有用于干燥气体的至少一个弯曲路径。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返料装置是螺旋传送器,且所述螺旋传送 器具有转动轴和螺旋,其中,所述螺旋的外径略小于所述返料孔的直径。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曲面的分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在横截于壳 体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圆弧形状。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 倾斜地朝其底部收窄,以在所述底部形成上截面呈弧形的纵向通道。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底部的纵向通道内设 置排料装置,其中,所述排料装置将污泥输送到设置在所述纵向通道的 一端的清理口。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鼓风装置,其中,所述鼓风装置经过 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进口与所述第二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引风装置,其中,所述引风装置经过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包括两个污泥翻动 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 端或安装在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刮除 所述侧开口附近的污泥,其中,所述两个污泥翻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污 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另一个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彼此交 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 置包括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曲面的分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 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所述曲面的分隔板在所述第一 干燥室内具有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下凹部分形成 多个连通口,且在至少一个连通口的上方设有桥形件,其中所述桥形件 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 的上部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和用于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 排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 出料口和用于接收再干燥后的污泥的返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 侧壁上或底部的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至少一个进气口和用于 排出再干燥后的污泥的清理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的至少一个污 泥翻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在所 述转动轴上的多个翻动组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下凹部分相对应,以便 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可 以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以及返料装置,其中,所述返 料装置设置所述壳体之外的返料壳体的返料室中,且所述返料室的一端 与所述清理口连通,而其另一端与所述返料口连通,以便将再干燥后的 污泥从所述第二干燥室输送到所述第一干燥室。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多个连通口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在所述曲面的分 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的较低位置。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的桥形件可以是板件,其中,所述板件包 括弯曲板和平板。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包括两个侧开口,其中一 个侧开口设有遮挡板,用于阻挡干燥气体从中经过进入所述干燥室,而 另一个侧开口设有多个栅板。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多个栅板中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的纵向方向 成一定角度。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 件中每个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其 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 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 件中每个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其 中,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 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侧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壳体的纵向方向成一 定角度。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从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到所述侧开口之间存在 有用于干燥气体的弯曲路径。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曲面的分隔板的所述下凹部分在横截于壳 体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圆弧形状。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从所述曲面的分隔板 倾斜地朝其底部收窄,以在所述底部形成上截面呈弧形的纵向通道。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底部的纵向通道内设 置排料装置,其中,所述排料装置将污泥输送到设置在所述纵向通道的 一端的清理口。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鼓风装置,其中,所述鼓风装置经过 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进口与所述第二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其还包括引风装置,其中,所述引风装置经过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包括两个污泥翻动 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具有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 端或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 可刮除所述侧开口附近的污泥,其中,所述两个污泥翻动装置中的其中 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另一个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 彼此交错布置。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返料壳体竖直地邻接所述壳体的一端,其 中,所述返料室的下部分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清理口的通 道,而在其上部分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干燥室的返料口的返料通道以 及连通污泥收集设备的排料口。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返料壳体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
根据上述各个方案,所述返料装置是螺旋传送器,且所述螺旋传送 器具有转动轴和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