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25 14:06:17

  申请日2014.12.26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IPC分类号C02F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将格栅设于调节池进水口的前端,调节池出水口与混凝区中间格进水口相连,混凝剂投加单元与混凝区中间格的投药口相连,混凝区中间格底部设有若干底孔,底孔与混凝区两侧格的进水口相通,助凝剂投加单元分别与混凝区两侧格的投药口相连,所述混凝区两侧格的出水口分别与设于气浮区两个侧面的第一、二进水口相连,所述溶气水供应单元与气浮区的溶气水进口相连,气浮区的气浮清水出口与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以及清水池依次相连。本实用新型结合喷水织机用水水质要求,提供了一种技术成熟、处理效率高、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的喷水织机废水物化回用处理系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 混凝剂投加单元、助凝剂投加单元、溶气水供应单元、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清水池 以及由混凝区和气浮区组成的气浮混凝单元,所述混凝区包括混凝区中间格、混凝区第 一侧格、混凝区第二侧格;所述格栅设于调节池进水口的前端,调节池出水口与混凝区 中间格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凝剂投加单元与混凝区中间格的投药口相连,混凝区中间格 底部设有若干底孔,所述底孔与混凝区第一或二侧格的进水口相通,助凝剂投加单元分 别与混凝区第一、二侧格的投药口相连,所述混凝区第一侧格的出水口与设于气浮区侧 面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所述混凝区第二侧格的出水口与设于气浮区另一侧面的第二进水 口相连,所述溶气水供应单元与气浮区的溶气水进口相连,气浮区的气浮清水出口与与 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以及清水池依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区 包括气浮接触室、气浮分离区、气浮泥渣槽和气浮清水区;所述第一、二进水口分别设 于气浮接触室的两个侧面,所述溶气水进口设于气浮接触室;所述气浮接触室出口与气 浮分离区进口相连,气浮分离区的泥渣出口与气浮泥渣槽相连,气浮分离区的气浮清水 出口与气浮清水区相连,所述气浮清水区与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以及清水池依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 上方设有悬浮搅拌机,所述悬浮搅拌机下端面距所述调节池内水面450~5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池出水 口与混凝区中间格进水口相连的管道上设有进水提升泵、第一电磁流量计,所述第一电 磁流量计设于进水提升泵与混凝区中间格之间的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 中间格内设有混凝区中间格搅拌机,所述混凝区第一侧格内设有混凝区第一侧格搅拌 机,所述混凝区第二侧格内设有混凝区第二侧格搅拌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 供应单元包括溶气泵、设有填料的溶气罐和空压机,溶气泵的进水口与气浮清水区的出 水口相连,溶气泵的出水口于溶气罐的进水口相连,溶气罐的进气口与空压机相连,溶 气罐的溶气水出口与气浮接触室的溶气水进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 上设有溶气罐液位计,所述溶气罐与气浮分离区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溶气水流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 投加单元包括混凝剂计量泵和混凝剂溶配加药装置,混凝剂计量泵设置在混凝剂溶配加 药装置出药口与混凝区中间格的投药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助凝剂投加单元包括助凝剂 溶配加药装置和两个助凝剂计量泵,所述助凝剂计量泵分别设置在助凝剂溶配加药装置 出药口与混凝区第一、二侧格的投药口之间的管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 包括将气浮分离区的泥渣刮至气浮泥渣槽的刮渣机以及泥渣处理单元,所述泥渣处理单 元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泵、板框压滤机,污泥浓缩池的污泥进口与气浮泥渣槽相连, 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与调节池的进水口相连,污泥浓缩池的泥渣出口与污泥泵、板 框压滤机依次相连,板框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调节池的进水口相连。

  说明书

  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喷水织机是纺织机械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无梭织机,其优点是产量高、质量好、织造 费用低:目前我国已拥有喷水织机约30万台,年用水量近4.5亿吨。一直以来,人们对喷 水织机用水的处理研究较多,而对喷水织机废水的回用处理研究欠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 的提高及水资源的紧缺,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像我国水资源 短缺的国家,因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 此采用适宜的技术对喷水织机废水进行回用处理,对于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喷水织机废水含有废纱头及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等各种浆料,成分复杂、外观呈乳 浊状,生化性极差的水质特点;每台喷水织机日排废水量约4m3左右,属中度污染水质, 废水水质详见下表:

  PH COD mg/l SS mg/l 色度(倍) 油类mg/l LAS mg/l 6.6-7.1 120-280 105-520 80-170 10-15 6-100

  目前对于此类废水回用处理的技术通常有物化处理、物化+生化处理两大类:

  物化处理:在中国专利号申请号CN200720108342.0、公开日为2008年04月23日、名称 为“喷水织机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设备”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处理回用成套 设备,由隔油调节池、双向溢流分离处理器、组合净化气浮器、中间水池、多介质过滤器、 回用水池等构成;该系统通过加药沉淀+气浮+过滤达到喷水织机废水回用的目的。

  但该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因采用沉淀器+气浮器两级泥水分离系统,设施庞大, 投资较高,同时,出水未经消毒,不满足生物指标,会导致喷水织机生物滋生,影响回用 效果,另外,采用常规药剂,当原水浓度较高时,废水回用水质有一定的困难。

  物化+生化工艺:在中国专利号200810060496、公开日为2008年09月17日、名称为“一 种喷水织机废水处理回用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一种处理方法。(1)调节后的废水提升 至反应池,进行混凝+气浮处理,分离出来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剩余部分进入生物池 处理;(2)废水经生物处理、沉淀后,与补充源水一道进入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中, 加药、调节pH、混凝、沉淀,出水进入清水池消毒;(3)消毒后的出水经机械过滤器后进 行钠离子交换;(4)经处理后的制程水送往车间各台喷水织机。

  此方法采用物化+生化+消毒+离子交换处理工艺,工艺流程长,出水有机物污染物较 少、水质好。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同时因喷水织机废水生化性极差,采用生化 工艺运行比较困难,须加配营养液才能正常运转,技术和经济都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 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结合喷水织机用水水质要求,采用了技术成熟、处理效率高、投资省、 运行成本低的处理单元优化组合的喷水织机废水物化回用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回用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 剂投加单元、助凝剂投加单元、溶气水供应单元、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清水池以及由 混凝区和气浮区组成的气浮混凝单元,所述混凝区包括混凝区中间格、混凝区第一侧格、 混凝区第二侧格;所述格栅设于调节池进水口的前端,调节池出水口与混凝区中间格进水 口相连,所述混凝剂投加单元与混凝区中间格的投药口相连,混凝区中间格底部设有若干 底孔,所述底孔与混凝区第一或二侧格的进水口相通,助凝剂投加单元分别与混凝区第一、 二侧格的投药口相连,所述混凝区第一侧格的出水口与设于气浮区侧面的第一进水口相 连,所述混凝区第二侧格的出水口与设于气浮区另一侧面的第二进水口相连,所述溶气水 供应单元与气浮区的溶气水进口相连,气浮区的气浮清水出口与与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 以及清水池依次相连。

  对于混凝区至溶气水接触区的废水流态,常规设备都采用单侧进入形式,易导致溶气 水与絮状体接触不充分及负荷不均匀。本实用新型对混凝区的处理是这样的:混凝区分三 格,废水和混凝剂先进入中间格,通过两侧的格从双侧进入溶气接触区,显著提高了池体 中溶气水与絮状体接触充分及负荷均匀性。回用前对废水进行紫外线消毒,可保证喷水织 机用水的生物指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浮区包括气浮接触室、气浮分离区、气浮泥渣槽和气浮清水区; 所述第一、二进水口分别设于气浮接触室的两个侧面,所述溶气水进口设于气浮接触室; 所述气浮接触室出口与气浮分离区进口相连,气浮分离区的泥渣出口与气浮泥渣槽相连, 气浮分离区的气浮清水出口与气浮清水区相连,所述气浮清水区与过滤器、紫外线消毒渠 以及清水池依次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池上方设有悬浮搅拌机,所述悬浮搅拌机下端面距所述调节 池内水面450~550cm。更优选为500cm。调节池设置悬浮环流搅拌机,大大增强废水的调 节能力,从而一定程度减少调节池废水停留时间,缩小调节池的池容,节省了占地和土建 投资。

  作为优选方案,调节池出水口与混凝区中间格进水口相连的管道上设有进水提升泵、 第一电磁流量计,所述第一电磁流量计设于进水提升泵与混凝区中间格之间的管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区中间格内设有混凝区中间格搅拌机,所述混凝区第一侧格 内设有混凝区第一侧格搅拌机,所述混凝区第二侧格内设有混凝区第二侧格搅拌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区中间格搅拌机的工作转速为60~70r/min,所述混凝区第 一、二侧格搅拌机的工作转速均为30~40r/min。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溶气水供应单元包括溶气泵、设有填料的溶气罐和空压机,溶气 泵的进水口与气浮清水区的出水口相连,溶气泵的出水口于溶气罐的进水口相连,溶气罐 的进气口与空压机相连,溶气罐的溶气水出口与气浮接触室的溶气水进口相连。溶气水的 质量是事关气浮中絮状体能不能与水分离、分离效果怎样,它直接关系到出水的水质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溶气水是由部分气浮分离清液泵入溶气罐,与空压机泵入的空气、以及溶气 罐中的填料混合接触而形成的;所述溶气水的气水比控制在0.25,压力控制在0.35MPa, 溶气水值由为喷水织机废水进水量和悬浮物浓度确定,一般为进水量的25%~30%;从而 保障了溶气水的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溶气罐上设有溶气罐液位计,所述溶气罐与气浮分离区之间的管 道上设有溶气水流量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溶气罐液位计、溶气水流量计,将溶气罐水 位控制为关键和着眼点,能够准确把握最佳的溶气水气水比、溶气水压力及溶气水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剂投加单元包括混凝剂计量泵和混凝剂溶配加药装置,混 凝剂计量泵设置在混凝剂溶配加药装置出药口与混凝区中间格的投药口之间的管道上;所 述助凝剂投加单元包括助凝剂溶配加药装置和两个助凝剂计量泵,所述助凝剂计量泵分别 设置在助凝剂溶配加药装置出药口与混凝区第一、二侧格的投药口之间的管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将气浮分离区的泥渣刮至气浮泥渣槽的刮渣机以及泥 渣处理单元,所述泥渣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泵、板框压滤机,污泥浓缩池的污 泥进口与气浮泥渣槽相连,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与调节池的进水口相连,污泥浓缩池 的泥渣出口与污泥泵、板框压滤机依次相连,板框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调节池的进水口相 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调节池设置悬浮环流搅拌机,增强废水的调节能力,节省了占地和土建投资;

  2、通过混凝区分三格,废水和混凝剂先进入中间格,通过两侧的格从双侧进入溶气 接触区,显著提高了池体中溶气水与絮状体接触充分及负荷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系统处理效率;

  3、采用包括溶气泵、设有填料的溶气罐和空压机的溶气水供应单元,部分气浮分离 清液泵入溶气罐,与空压机泵入的空气、以及溶气罐中的填料混合接触而形成溶气水,并 通过设置溶气罐液位计、溶气水流量计,将溶气罐水位控制为关键和着眼点,能够准确把 握最佳的溶气水气水比、溶气水压力及溶气水量;;具体设置时,溶气水量为进水量的 25%-30%,具体值由进水量和废水悬浮物SS决定,确定后由溶气罐系统负责保证,当溶气 水量变大时,溶气罐中的水位立即下降,溶气泵随之启动,保证其水位在原位处,到达原 位后,其溶气水气水比不足,压力不足0.35Mpa,空压机紧跟启动,直至压力满足0.35Mpa 的要求,系统自动到达新的平衡;当溶气水量变少时,溶气罐中的水位立即上升,溶气泵 随之停运,到达原位后,其溶气水气水比过高,压力超过0.35Mpa,空压机立即停止运转, 直至压力满足0.35Mpa的要求,系统也自动到达新的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处 理效率;

  4、回用前设置紫外线消毒渠对回用水进行紫外线消毒,可保证喷水织机用水的生物 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