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09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生活轻污水收集管道、半密封的自然熟化池、生态湿地、生物净化塘;自然熟化池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半密封的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和上清液储存池;轻污水经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熟化发酵,在上清液储存池中储存澄清后;再经生态湿地进行净化过滤后渗透入生物净化塘中,在生物净化塘中进一步净化后达标排放至自然环境水系中。其结构简单,不需添加任何化学或生物制剂,实现轻污水的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在节水的同时培育了大量湿地植物,也带来一定经济和环境效益。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轻污水收集管道、半密封的自然熟化池、生态湿地、生物净化塘;其中,所述自然熟化池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和上清液储存池;在所述一号熟化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二号熟化池的液面上方;所述二号熟化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上清液储存池的液面上方;所述上清液储存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流出端位于所述生态湿地的上方;所述生态湿地通过弱透水层与生物净化塘连通;所述生活轻污水收集管道与所述一号熟化池连通,向其内注入收集的生活轻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和上清液储存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观察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熟化池的反流管的下端开口与其池底底部的距离大于20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熟化池和所述上清液储存池中的反流管的下端开口与其所在的池底底部距离大于5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湿地包括不透水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由下向上依次充填有卵石层、沙层、弱透水层和种植层;在所述种植层种植有吸附净化用植物;所述生态湿地的弱透水层与连接所述生态湿地和所述生物净化塘的所述弱透水层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弱透水层由砂质粘土、自然土壤单独或二者混合后,再和细沙混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塘设置有向外部环境排水的溢流管。
说明书
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生活用轻污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尤其是指厨房、洗澡、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产生的轻污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很多不达标生活污水大量直接外排,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导致水资源越来越趋于宝贵。对于生活中的轻污水,比如洗澡水、厨房清洗用水、洗脸水、洗衣机洗衣水等,目前均和粪尿混排至城市污水管网,再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给污水处理厂造成了很大的处理压力;也有的将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而,如何将所述轻污水从混排的生活污水中分流出来并实现净化处理,已是一项急待解决的环保、节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活轻污水的生态处理系统,通过对生活轻污水的自然熟化以及生物自然吸收净化等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实现轻污水的达标排放,使得生活轻污水实现自然循环再利用,有效的保证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轻污水收集管道、半密封的自然熟化池、生态湿地、生物净化塘;其中,所述自然熟化池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和上清液储存池;在所述一号熟化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二号熟化池的液面上方;所述二号熟化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位于所述上清液储存池的液面上方;所述上清液储存池中设置有反流管,所述反流管下端开口位于池底沉淀物堆积高度的上方,所述反流管上端开口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流出端位于所述生态湿地的上方;所述生态湿地通过弱透水层与生物净化塘连通;所述生活轻污水收集管道与所述一号熟化池连通,向其内注入收集的生活轻污水。
在所述一号熟化池、二号熟化池和上清液储存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一号熟化池的反流管的下端开口与其池底底部的距离大于200厘米。
所述二号熟化池和所述上清液储存池中的反流管的下端开口与其所在的池底底部距离大于50厘米。
所述生态湿地包括不透水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由下向上依次充填有卵石层、沙层、弱透水层和种植层;在所述种植层种植有吸附净化用植物;所述生态湿地的弱透水层与连接所述生态湿地和所述生物净化塘的所述弱透水层相连通。
所述生物净化塘设置有向外部环境排水的溢流管。
所述弱透水层由砂质粘土、自然土壤单独或二者混合后,再和细沙混合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通过轻污水收集管道将收集到的轻污水输送至半密封的自然熟化池中的一号熟化池中进行自然熟化发酵,通过硝化反硝化反应,降解有机物及降低氨氮值。一号熟化池中的反流管的下端开口距离一号熟化池的底部距离一般大于200厘米,保证一号熟化池中的底部沉淀层位于反流管下端开口下方。一号熟化池中经初步熟化发酵后的污水经反流管进入二号熟化池中继续进行熟化发酵,然后再经反流管将进一步熟化发酵的上清液送至上清液储存池中,最后经上清液储存池中的反流管及输送管道输送至生态湿地,生态湿地中的植物吸附上清液中已被分解的有机物及氨氮,并同时通过种植土层对上清液进一步过滤,经弱透水层缓慢渗透入生物净化塘中。在生物净化塘中养殖有水生植物及动物,通过简约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之后经溢流管达标排放至江河等外部自然界中,也可经过滤成中水回用,进行水资源的再循环。本实用新型的生活轻污水生态系统,不借助外部化学药品添加处理,完全通过轻污水的自然熟化发酵及动植物生态净化,实现轻污水的达标排放,保护了环境。在轻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也绿化了自然界,如果湿地和生物净化塘中种植蔬菜,养殖动物,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