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12 16:53:18

  申请日2015.07.15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沉淀前池(10)、连接部(50)、第二沉淀前池(20)以及第三沉淀前池(30),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出水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进水端,所述第三沉淀前池独立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并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出水端连通,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流出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废水处理系统现状的前提下,以较小的投入成本,延长了沉淀距离,从而有效地延长沉淀时间,使废水能够最大限度地沉淀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例如,煤粉),确保处理后的水的水质能够达标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沉淀前池(10)、连接部(50)、第二沉淀前池(20)以及第三沉淀前池(30),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的出水端与所述连接部(5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连接部(50)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进水端,所述第三沉淀前池(30)独立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并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出水端连通,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30)流出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30)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与第二沉淀前池(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与第二沉淀前池(20)在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0)为连接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路(51)和与该第一管路(51)成角度设置的第二管路(52),所述第一管路(5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5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2)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沉淀前池(20)的进水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30)的出水端连通的提升泵(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合管路、混凝剂加药泵以及助凝剂加药泵,所述混合管路分别与所述提升泵(40)、混凝剂加药泵以及助凝剂加药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净化器,所述净化器与所述混合管路连通以使添加有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废水进入所述净化器中净化。

  说明书

  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用水量的逐渐增加,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号召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例如,火力发电厂中产生的大量的含煤废水 (例如,清洗输煤廊道时产生的废水,所谓输煤廊道一般是地下或半地下的砼结构,输送机安装于通廊内,煤通过通廊用输送机运煤)需要净化后再回收利用。

  如图1所示,传统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沉淀前池10、独立于该第一沉淀前池10的第二沉淀前池20、分别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10和第二沉淀前池20连通的第三沉淀前池30、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30连通的提升泵40以及与提升泵40连通的净化器(未示出),使用时,废水分别从第一进水口A、第二进水口B进入第一沉淀前池和第二沉淀前池中沉淀,废水经过第一沉淀前池和第二沉淀前池沉淀后进入第三沉淀前池再次沉淀,然后进入提升泵并最终进入净化器中净化,图1中的虚线是废水的流经路径。

  然而,由于采用上述废水系统处理废水时,废水的沉淀距离短(从第一沉淀前池的入口至提升泵入口),从而废水的沉淀时间短,沉淀效果差,废水中较多的粉尘颗粒来不及沉淀就被提升泵吸出进入净化器净化,大大加重了该净化器滤料的处理负荷,由于滤料处理能力有限,当滤料被严重污染之后,净化器出水口水质将会严重变差,即使水处理工艺再好,净化器的出水口的水质依然经常超标(一般为SS≥20mg/L,而当利用该废水系统处理含煤废水时,废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标准为SS≤10mg/L),从而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沉淀距离短而导致的处理后的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达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沉淀前池、连接部、第二沉淀前池以及第三沉淀前池,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出水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进水端,所述第三沉淀前池独立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并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出水端连通,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流出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三沉淀前池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前池与第二沉淀前池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前池与第二沉淀前池在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管路。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与该第一管路成角度设置的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前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通向所述第二沉淀前池的进水端。

  优选地,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三沉淀前池的出水端连通的提升泵。

  优选地,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合管路、混凝剂加药泵以及助凝剂加药泵,所述混合管路分别与所述提升泵、混凝剂加药泵以及助凝剂加药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净化器,所述净化器与所述混合管路连通以使添加有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废水进入所述净化器中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废水处理系统现状的前提下,以较小的投入成本,延长了沉淀距离,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沉淀时间,使废水能够最大限度地沉淀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例如,煤粉),确保处理后的水的水质能够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