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污泥脱水机容器结构

发布时间:2018-4-12 16:54:52

  申请日2015.06.18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污泥脱水机,包括污水处理容器,还包括引导板、高频振动器和挤压推送器,污水处理容器上部设有清液溢出口,污水处理容器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引导板设于污水处理容器内部,引导板一端固设于清液溢出口下方的污水处理容器内壁上,引导板另一端自由悬空,高频振动器固设于污水处理容器外壁的中下部,挤压推送器设于污水处理容器的底部且贯穿污泥排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能耗低,处理效率高,节约使用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包括污水处理容器(1),其特征是污水处理容器(1)内部设有引导板(2),污水处理容器(1)上部设有清液溢出口(5),污水处理容器(1)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6),引导板(2)设于污水处理容器(1)内部,引导板(2)一端固设于清液溢出口(5)下方的污水处理容器(1)内壁上,引导板(2)另一端自由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其特征是引导板(2)倾斜设置,引导板(2)的固定端位置高于自由悬空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其特征是污水处理容器(1)包括沉降仓和斜斗仓,斜斗仓位于沉降仓下方,沉降仓呈筒状,斜斗仓呈漏斗状,污泥排出口(6)设于斜斗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其特征是沉降仓呈长方体状,斜斗仓呈倒置的四棱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其特征是沉降仓成圆柱形,斜斗仓呈倒置的圆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其特征是污水处理容器(1)外围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与污水处理容器(1)外壁抵接。

  说明书

  一种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大力提倡节能节排,各地越来越重视污水、废气等直接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虽然形式多样,但采用的核心装置主要有三种:一、过滤装置;二、离心装置;三、压滤装置,这就决定了现有的传统污水处理设备存在使用、维护麻烦,成本高,功耗大,效率低的缺陷,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设备在低能耗、高效率、节约人工、环境友好等这些基本要求上越来越高的指标。公开号为CN102583942A的发明专利于2012年7月18日公开了一种双螺旋双滤鼓污泥浓缩脱水机,下端板和排出管固定在连接端板上,连接端板固定在后支座上,外滤鼓固定在下端板和上端板之间,冲洗驱动装置和锥体固定在上端板上,锥体上设有出料口,前支座与锥体相连接,主传动装置固定在锥体上,内滤鼓和锥形螺旋轴固定在主轴上,在外滤鼓与内滤鼓之间装有内外双螺旋轴,内外双螺旋轴固定在主轴上,内外双螺旋轴的外螺旋叶片外缘装有毛刷,外滤鼓外侧和内滤鼓内侧各自设有外、内滤鼓冲洗装置,滤液出口设置在下端板上,进料口设置在连接端板上。本装置在不增加设备尺寸的同时,设置两个滤鼓可以大大提高污泥处理量,过滤面积增加40%,改善污泥浓缩脱水效果,与传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缩小了1/3以上。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了滤鼓这种过滤装置,使用过程需要频繁更换滤鼓,因此耗材用量大,使用及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使用、维护麻烦,成本高,功耗大,效率低的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浓缩污泥脱水机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及维护便利性的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缩污泥脱水机的容器结构,包括污水处理容器,污水处理容器内部设有引导板,污水处理容器上部设有清液溢出口,污水处理容器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引导板设于污水处理容器内部,引导板一端固设于清液溢出口(5)下方的污水处理容器内壁上,引导板另一端自由悬空。本浓缩污泥脱水机用来处理混有污泥的悬浊液形态的污水,工作时,待处理的污水通过动力泵输送进污水处理容器,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沉降分离,重颗粒物直接下沉到污水处理容器底部,高频振动器的不断振动击打使颗粒物不断结实,含水率逐渐降低。经一定时间沉降后,在污水内部,位置越高,水和污泥分离得越充分。引导板阻挡了污水直接从清液溢出口溢出,使污水在污水处理容器内流动时间增长,且减缓流动速度,进而使污水的固-液分离更加透彻,液相更为清洁。随着污水处理容器内部水面逐渐升高,经过沉降的污水,顶部较清的液相漫过引导板,从清液溢出口溢出。分离出来的固相随着沉淀的不断堆积挤压,形成聚集度较高的污泥,从污泥排出口排出。这样,污水在污水处理容器内通过沉降分离后,生成固、液两种产物后输出。

  作为优选,引导板倾斜设置,引导板的固定端位置高于自由悬空端位置。外侧高内侧低的引导板加大了液体外流的阻力,减缓了液体的流动,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获得更长的固-液分离时间,使固-液分离更充分,分离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污水处理容器包括沉降仓和斜斗仓,斜斗仓位于沉降仓下方,沉降仓呈筒状,斜斗仓呈漏斗状,污泥排出口设于斜斗仓底部。沉淀下来的固相颗粒积聚成污泥后,在不断增大的自重作用下持续下沉,由于斜斗仓呈口大底小的结构,污泥下沉过程中受到不断缩小空间的约束,会自行挤压提高固相颗粒聚集度,将污泥压实。

  作为优选,沉降仓呈长方体状,斜斗仓呈倒置的四棱锥形。长方体状的沉降仓,倒四棱锥形的斜斗仓形状较为规则,相对而言加工难度较低。

  作为另选,沉降仓呈圆柱形,斜斗仓呈倒置的圆锥形。圆形的沉降仓,倒圆锥形的斜斗仓的内部结构更具各向一致的性能,污水处理时有利于污水处理容器内各位置的效果均一性。

  作为优选,污水处理容器外围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与污水处理容器外壁抵接。污水处理容器整体为上大下小的形状,此形状不利于保持平衡,设置支撑框架可以为污水处理容器提供支撑,确保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利用沉降分离的原理工作,没有使用过滤装置,无需频繁更换过滤器件,极大简化了维护,方便了使用,且可大量节约人工。

  能耗低,节约使用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沉降分离的原理工作,不使用离心装置进行沉淀污泥的浓缩,而是通过沉淀污泥的自重、污水处理容器的挤压结构以进行污泥浓缩,总体能耗远低于离心装置,经测算,本设备运行时,每小时完成100立方处理量功耗低于10KW,相对于配置离心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处理效率高。同样,由于基于沉降分离的原理工作,本实用新型中未使用压滤装置,不存在压滤环节的约束瓶颈,因此相对于压滤装置的有限处理量,处理量大大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