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间歇式污泥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9 20:42:36

  申请日2017.01.09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排污管道、排水管道、渗污管道、隔离板和射流曝气装置。地表下方开设有污水处理腔室,污水处理腔室内部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顶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隔离板底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底端预留有间隙,隔离板将污水处理腔室分为污水腔室和反应腔室。污水腔室顶端连接有排污管道,反应腔室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和射流曝气装置,反应腔室顶端连接有出水管道。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渗污管道与污水处理腔室的接触面上开设有污水渗流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管道(1)、排水管道(4)、渗污管道(7)、隔离板(6)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8),地表(3)下方开设有污水处理腔室,污水处理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内壁(11),污水处理腔室内部设置有隔离板(6),隔离板(6)顶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隔离板(6)底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底端预留有间隙,隔离板(6)将污水处理腔室分为污水腔室(12)和反应腔室(2),污水腔室(2)顶端连接有排污管道(1),反应腔室(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8),反应腔室(2)的底部为沉淀后的污水(9),反应腔室(2)的上部为处理后的清水(10),反应腔室(2)顶端连接有出水管道(4),出水管道(4)的一端与反应腔室(2)外界连接,出水管道(4)的另一端伸入清水(10)中,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7),渗污管道(7)与污水处理腔室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污水渗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6)采用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1)上设置有排污阀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污管道(7)沿水平方向设置。

  说明书

  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技术(SBR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系统。如图1所示,该工艺集调节池、初沉池、反应池、中间水池、生物脱氮池等过程于一体,按不同的时间顺序进行各种目的不同的操作,布局紧凑合理,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但对于小水量的农村污水处理来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500m3/d),传统SBR工艺就显得构筑物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限制了SBR工艺的优越性发挥。此外,农村污水收集系统一般不完善,总排水口水位较低,给工艺选择和布置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排污管道、排水管道、渗污管道、隔离板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地表下方开设有污水处理腔室,污水处理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内壁,污水处理腔室内部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顶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隔离板底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底端预留有间隙,隔离板将污水处理腔室分为污水腔室和反应腔室,污水腔室顶端连接有排污管道,反应腔室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反应腔室的底部为沉淀后的污水,反应腔室的上部为处理后的清水,反应腔室顶端连接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的一端与反应腔室外界连接,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清水中,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渗污管道与污水处理腔室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污水渗流孔。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隔离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门。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渗污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腔室设置有地表以下,不仅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且这种地埋式结构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地表可以进行绿化处理,不会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处理后的污水不断从渗污管道排出,能够满足持续进水的要求,工作效率高。反应腔室内采用射流曝气装置,省去传统的鼓风机房布置,降低噪音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