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3-4 9:49:21

  申请日2017.09.30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调节‑水解酸化池中悬挂组合填料;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从上到下间隔设有若干个多介质层与通水层,多介质层由多个多介质单元间隔排列,多介质单元为包装袋内封装有多种过滤介质,相邻多介质单元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塞沸石,通水层为沸石层;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高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多介质层与通水层。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的外壁为玻璃钢。本发明减少建设投资和费用,节约能源,节省施工时间,大节约土地,出水水质稳定美化环境,提高环境生态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调节-水解酸化池中悬挂组合填料;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从上到下间隔设有若干个多介质层与通水层,多介质层由多个多介质单元间隔排列,多介质单元为包装袋内封装有多种过滤介质,相邻多介质单元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塞沸石,通水层为沸石层;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以管道连接,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高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多介质层与通水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的外壁为玻璃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水解酸化池在池进水口安装隔条间隔为10-30mm的格栅,出水口安装孔径5-10mm的筛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多介质层的多介质单元为错位堆放,也即位于下层的多介质单元的上方对应与上层的多介质单元的间隔空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介质单元为旧装粮麻袋封装土、砂子、木屑或秸秆或稻壳、活性炭、铁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土、砂子、木屑或秸秆或稻壳、活性炭、铁粒的质量比为5:3:1:0.5: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通过布水管连接到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之内,布水管沿水流方向延伸出位于两侧的两条布水主管,每条布水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布水支管,所述布水管、布水主管、布水支管均位于多介质层与通水层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竖向的通风管深入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之内,通风管向两侧伸出两层通风主管,每层通风主管向沿水流方向延伸出通风支管,通风支管汇集到出风管,通风管与风力增氧机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底部具有2%坡度。

  说明书

  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农村、小城镇、生活小区等生活污水的无动力分散处理。

  背景技术

  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逐年增加,但处理能力却十分有限,大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尤其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或因成本等原因运行不足,污水随意排放现象非常普遍,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直接威胁着广大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小城镇、农村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从工艺原理上基本可分为自然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两类。自然处理系统主要是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或称为生态处理系统。针对小城镇、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污水,常用污水自然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表流湿地一般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潜流人工湿地即用人工筑成池体,底面铺设防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层,表面种植水生植物,污水通过池体,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但表流湿地占地面积较大,出水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且需要解决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及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问题。潜流湿地存在运行中易堵塞、植物生长受季节影响等问题。2、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过一定构造、距地面一定深度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植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运行效果不稳定等。3、氧化塘处理系统。通常是将湖泊、池塘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具有基建投资低、便于操作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占地面积过大、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大、易产生臭味和滋生蚊蝇等缺点。生化处理系统又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处理的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的有厌氧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等。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的废水处理方法。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的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降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好氧生物处理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大类。生化处理一般均需增加动力设备,能源消耗大,建设投资大,且需经常巡守。

  上述农村生活污水自然处理方法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运行中易堵塞、受季节影响等缺点。而农村生活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则需要消耗能源,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一般需巡守,管理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减少建设投资和费用,节约能源,节省施工时间,大节约土地,出水水质稳定美化环境,提高环境生态价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调节-水解酸化池中悬挂组合填料;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从上到下间隔设有若干个多介质层与通水层,多介质层由多个多介质单元间隔排列,多介质单元为包装袋内封装有多种过滤介质,相邻多介质单元之间的间隔空间填塞沸石,通水层为沸石层;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以管道连接,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高于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多介质层与通水层。

  所述调节-水解酸化池和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的外壁为玻璃钢。

  调节-水解酸化池在池进水口安装隔条间隔为10-30mm的格栅,出水口安装孔径5-10mm的筛网。

  相邻的多介质层的多介质单元为错位堆放,也即位于下层的多介质单元的上方对应与上层的多介质单元的间隔空间位置。

  多介质单元为旧装粮麻袋封装土、砂子、木屑或秸秆或稻壳、活性炭、铁粒。

  土、砂子、木屑或秸秆或稻壳、活性炭、铁粒的质量比为5:3:1:0.5:0.5。

  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通过布水管连接到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之内,布水管沿水流方向延伸出位于两侧的两条布水主管,每条布水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布水支管,所述布水管、布水主管、布水支管均位于多介质层与通水层的上方。

  竖向的通风管深入多介质污水处理系统之内,通风管向两侧伸出两层通风主管,每层通风主管向沿水流方向延伸出通风支管,通风支管汇集到出风管,通风管与风力增氧机连接。

  多介质污水处理装置的底部具有2%坡度。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因不需动力,无需巡守,减少了建设投资、降低设备运行及操作管理费用,节约了能源。采用玻璃钢一体化结构,拆卸方便灵活,大量节省了施工时间,大大降低土建成本,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更少,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尤为有利。而多介质水处理系统保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排放标准。整个系统采用地埋式,受季节影响小,上面种植观赏植物,还可美化环境,提高环境生态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