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27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该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集装箱箱体和设置在集装箱箱体内的沉淀池和与沉淀池连通的生化池,集装箱箱体分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沉淀池设置在第一组件中且生化池设置在第二组件中,其中,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隔板、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第一端板以及设置在第一组件的底部的第一底板,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第一端板的面向沉淀池的表面均设置有突出的横梁,且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可搭接在横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可提高工艺操作性,并降低制造难度。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和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箱体内的沉淀池和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生化池,所述集装箱箱体分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且所述生化池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中,其中,
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连接至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且连接至两个第一侧板的第一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且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端板的面向所述沉淀池的表面均设置有突出的横梁,且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可搭接在所述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集装箱箱体的门端,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前端,且所述第二组件包括两个第二侧板、连接两个第二侧板的第二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且连接两个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端板为前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第一侧板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连接,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柱,所述第一隔板的横梁连接在第一隔板的两个立柱之间,门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角柱,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门端的角柱与所述第一隔板的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端板的横梁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中还设置有设备间,所述设备间比所述沉淀池更靠近所述门端,所述设备间与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第一端板隔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大致为漏斗形状,且包括四个呈倒梯形的壁板和在壁板的底部连接至壁板的方形底板,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壁板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所述第二组件中分别通过多个第二隔板隔开。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位于下方,且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一端板的下方对应于所述沉淀池的部分为开放结构,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以及第一端板的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一端板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第一端板均为梯形波纹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波纹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所述梯形波纹板的深度大于或等于45mm。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化池之间的连通的管路和用于控制该管路的管路阀门,且所述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气设备,所述管路阀门和所述电气设备均位于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且分布在所述沉淀池周围。
说明书
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据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36.2亿吨,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22.9%,而到2013年,村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300亿吨,并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仍在不断增长,其造成的水污染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生产分布分散、地形复杂、管网覆盖不完善,水量不稳定等特点,因而不适合采用传统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式处理,而具有灵活、简便和高效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应运而生。
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所采用的常规处理技术己趋于成熟,这些一体化设备普遍采用集装箱或其他形式的钢结构作为载体,在其内部布局处理池、电气设备等的方式来实现。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形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空间利用率低、制造成本高、运输不便、生产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特别是涉及到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池部分与其它部分的连接结构方面,现有的工艺非常复杂,制作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集装箱箱体和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箱体内的沉淀池和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生化池,所述集装箱箱体分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且所述生化池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中,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连接至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且连接至两个第一侧板的第一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且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端板的面向所述沉淀池的表面均设置有突出的横梁,且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可搭接在所述横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在沉淀池的上端设置向外延伸的翻边,并在围绕沉淀池的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第一端板上设置突出的横梁,可以方便地将沉淀池的翻边搭接在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第一端板的横梁上,从而可以方便地将沉淀池连接至集装式污水处理设备,该方案工艺性更好、成本更低、制造难度更低,可便于批量生产。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集装箱箱体的门端,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前端,且所述第二组件包括两个第二侧板、连接两个第二侧板的第二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且连接两个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端板为前端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第一侧板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连接,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柱,所述第一隔板的横梁连接在第一隔板的两个立柱之间,门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角柱,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门端的角柱与所述第一隔板的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端板的横梁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中还设置有设备间,所述设备间比所述沉淀池更靠近所述门端,所述设备间与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第一端板隔开。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大致为漏斗形状,且包括四个呈倒梯形的壁板和在壁板的底部连接至壁板的方形底板,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壁板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生化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所述第二组件中分别通过多个第二隔板隔开。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位于下方,且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一端板的下方对应于所述沉淀池的部分为开放结构,两个第一侧板的横梁以及第一端板的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一端板的底部。
优选地,第一隔板、两个第一侧板、第一端板均为梯形波纹板。
优选地,所述梯形波纹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所述梯形波纹板的深度大于或等于45mm。
优选地,所述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化池之间的连通的管路和用于控制该管路的管路阀门,且所述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气设备,所述管路阀门和所述电气设备均位于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且分布在所述沉淀池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