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

发布时间:2018-1-14 19:46:32

  申请日2016.10.24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包括池体、布水组件和多个释放器,池体内腔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接触室,释放器的输出端与接触室连通,布水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和分水三通管,进水总管的输出端与分水三通管的输入端连通,分水三通管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分支组件,分支组件包括支管,支管的输入端与三通管的输出端连通,支管的输出端设置在连接管的中部并与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与连接管相通的输出管,输出管的输出端与接触室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能够在气浮池内均匀进污水且溶气水能够均匀分布在气浮池内。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包括池体、布水组件和多个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腔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接触室,所述释放器的输出端与接触室连通,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和分水三通管,所述进水总管的输出端与分水三通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分水三通管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分支组件,所述分支组件包括支管,所述支管的输入端与三通管的输出端连通,支管的输出端设置在连接管的中部并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与所述接触室相对应的输出管,并且连接管与所述支管相通,所述输出管的输出端与接触室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包括弯管,所述弯管的内腔中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弯管的内侧面上,挡板的中部开设有沿挡板厚度方向延伸并穿透挡板的第一输水孔,挡板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沿第一安装座厚度方向延伸并穿透第一安装座的第二输水孔,并且第二输水孔与第一输水孔相通,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左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输水孔的左端位于弹簧的中轴孔内,所述释放器还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右端穿过弯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压杆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设置在接触室的下方,所述弯管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闸阀,所述闸阀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接触室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外侧面上设有护管,所述护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弯管上,并且护管套在所述压杆上,所述护管的外侧面上设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内侧面与护管的外侧面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滑动套管与所述压杆固定连接,滑动套管还与驱动装置连接。

  说明书

  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中的污水布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净化领域常利用气浮池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常规的气浮池体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3:1,有的甚至到5:1。接触室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在气浮池的一端,气浮池的另一端设置清水室和污泥槽,污水输入口和释放器分别设置在接触室内。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时,输入的污水及溶气水水流沿着长度方向流动到池体的另一端。在这过程中,污水及溶气水沿着长度方向流动长达几十米远距离,造成溶气水在气浮池内的分布严重不均匀,其厚度相差极大,接触室内溶气水厚度达到池体深度,而远离接触室的出水端溶气水厚度只有几公分,此外出水端设置的浮渣槽,进一步降低了气浮池内出水端的溶气水量,从而导致严重的浮渣掉落现象,最终影响出水的水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布水系统,使得污水和溶气水能够在气浮池内全面、均匀地布置。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气浮池内均匀进污水且溶气水能够均匀分布在气浮池内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包括池体、布水组件和多个释放器,所述池体内腔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接触室,所述释放器的输出端与接触室连通,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进水总管和分水三通管,所述进水总管的输出端与分水三通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分水三通管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分支组件,所述分支组件包括支管,所述支管的输入端与三通管的输出端连通,支管的输出端设置在连接管的中部并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侧 对称地设有与所述接触室相对应的输出管,并且连接管与所述支管相通,所述输出管的输出端与接触室相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所述释放器包括弯管,所述弯管的内腔中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弯管的内侧面上,挡板的中部开设有沿挡板厚度方向延伸并穿透挡板的第一输水孔,挡板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沿第一安装座厚度方向延伸并穿透第一安装座的第二输水孔,并且第二输水孔与第一输水孔相通,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左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输水孔的左端位于弹簧的中轴孔内,所述释放器还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右端穿过弯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压杆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所述释放器设置在接触室的下方,所述弯管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闸阀,所述闸阀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接触室相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所述弯管的外侧面上设有护管,所述护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弯管上,并且护管套在所述压杆上,所述护管的外侧面上设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内侧面与护管的外侧面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滑动套管与所述压杆固定连接,滑动套管还与驱动装置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通过将各接触室与释放器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溶气水能够经释放器输出至各个接触室内,并与污水混合反应,由于接触室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溶气水与污水在池体内的流动是沿池体的宽度方向,而池体的宽度较池体的长度短得多,因此,溶气水能够均匀地分部在整个池体内,此外,布水组件的设置,使得污水能够通过布水组件均匀地输出至各个接触室内并与溶气水进行混合反应,从而提高了对污水的净化效率。具体工作时,由气泡发生器输出的溶气水经管道及各释放器均匀地输出至个接触室内,同时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总管的输入端输入至布水组件,输入至进水总管的污水通过三通管分别输出至位于其两侧的分支组件,并通过支管传输至各连接管,最终污水 通过与连接管连接的输出管输出至对应的接触室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等比例全池面布水系统能够在气浮池内均匀进污水且溶气水能够均匀分布在气浮池内。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