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8-1-9 14:57:31

  申请日2016.12.21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IPC分类号C02F1/461; C02F1/46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进水口1、产水口2、碱性水产水口3、酸性水产水口4、阴极板5、阳极板6、阳离子交换膜7、阴离子交换膜8、直流电源9,其中,每对阴阳极板之间都有一对阴阳离子交换膜,所有阳离子交换膜7靠近阴极板5,所有阴离子交换膜8靠近阳极板6,每对极板之间就形成了三股水通道,即在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极板5之间形成碱性水通道,在阴离子交换膜8与阳极板6之间形成酸性水通道,在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形成产水通道。工作时,阴阳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透过离子交换膜向异性电极板富集并发生电解反应,从而降低了产水的离子浓度,并生产碱性水和酸性水,达到水处理目的。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1)、产水口(2)、碱性水产水口(3)、酸性水产水口(4)、阴极板(5)以及阳极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5)和阳极板(6)至少分别设有两组,所述阴极板(5)和阳极板(6)交替设置,相邻的阴极板(5)和阳极板(6)之间均设有一组阳离子交换膜(7)和一组阴离子交换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阳离子交换膜(7)靠近阴极板(5)一侧,所有阴离子交换膜(8)靠近阳极板(6)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阴极板(5)与直流电源(9)的负极连接,所有阳极板(6)与直流电源(9)的正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极板(5)之间形成碱性水通道,所述阴离子交换膜(8)与阳极板(6)之间形成酸性水通道,所述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形成产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碱性水产水口(3)连通,所述酸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酸性水产水口(4)连通,所述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产水口(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位于电渗析水处理装置的一侧,所述碱性水产水口(3)、产水口(2)以及酸性水产水口(4)位于电渗析水处理装置的另一侧。

  7.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进水,待处理水由进水口(1)导入电渗析水处理装置;

  分流,导入电渗析水处理装置中的待处理水被分为三股:一股流经碱性水通道,一股流经产水通道,一股流经酸性水通道;

  分离,待处理水中的阳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7)向阴极板(5)一侧方向移动,发生阴极电解反应,生成碱性水;待处理水中的阴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8)向阳极板(9)一侧方向移动,发生阳极电解反应,生成酸性水;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的水失去阴阳离子,生成去离子水;

  出水,分离出的碱性水经由碱性水通道从碱性水产水口(3)导出,酸性水经由酸性水通道从酸性水产水口(4)导出,去离子水经由产水通道从产水口(2)导出。

  说明书

  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渗析(简称ED)水处理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ED基础上,结合传统混合离子交换除盐工艺(DI),产生了电子混床(EDI)除盐技术,提高了除盐效率,但EDI对进水水质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处理成本比较高。相对于EDI,进而衍生EDR技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以直流电场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方法。所有与电渗析有关的水处理技术最后都会有浓盐水产生,对于这些浓盐水的处理又成为一个难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渗析结合电解反应的水处理方法,即电渗化学反应(EDER)水处理方法,在传统EDR基础上,将一对阴阳极板变成多对,而每对极板之间包含一对阴阳离子交换膜,这样就能将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的阴阳离子区隔开,并发生电解反应,不仅生成脱离子水,还形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碱性水和酸性水又有其各自的应用领域,从而解决了浓盐水处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与电渗析有关的水处理技术都有浓盐水产生的问题,并在EDR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除了产生去离子水外,还产生碱性水和酸性水取代浓盐水。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1、产水口2、碱性水产水口3、酸性水产水口4、阴极板5以及阳极板6,其中,所述阴极板5和阳极板6至少分别设有两组,所述阴极板5和阳极板6交替设置,相邻的阴极板5和阳极板6之间均设有一组阳离子交换膜7和一组阴离子交换膜8。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有阳离子交换膜7靠近阴极板5一侧,所有阴离子交换膜8靠近阳极板6一侧。

  所有阴极板5与直流电源9的负极连接,所有阳极板6与直流电源9的正极连接。

  所述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极板5之间形成碱性水通道,所述阴离子交换膜8与阳极板6之间形成酸性水通道,所述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形成产水通道。

  所述碱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碱性水产水口3连通,所述酸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酸性水产水口4连通,所述产水通道将进水口1和产水口2连通。

  所述进水口1位于电渗析水处理装置的一侧,所述碱性水产水口3、产水口2以及酸性水产水口4位于电渗析水处理装置的另一侧。

  本发明一种电渗化学反应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水,待处理水由进水口1导入电渗析水处理装置;

  分流,导入电渗析水处理装置中的待处理水被分为三股:一股流经碱性水通道,一股流经产水通道,一股流经酸性水通道;

  分离,待处理水中的阳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7向阴极板5一侧方向移动,发生阴极电解反应,生成碱性水;待处理水中的阴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8向阳极板9一侧方向移动,发生阳极电解反应,生成酸性水;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的水失去阴阳离子,生成去离子水;

  出水,分离出的碱性水经由碱性水通道从碱性水产水口3导出,酸性水经由酸性水通道从酸性水产水口4导出,去离子水经由产水通道从产水口2导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的阴阳离子被区隔开,不仅生成脱离子水,产生的碱性水和酸性水取代了浓盐水,而碱性水和酸性水又有其各自的应用领域,从而解决了浓盐水处理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