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摊平装置

发布时间:2018-1-5 9:29:42

  申请日2016.12.01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IPC分类号C02F11/12; B01D33/8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摊平装置,包括一搅拌筒体,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一第一搅拌叶轮、一第二搅拌叶轮和一第三搅拌叶轮,所述的搅拌筒体倾斜布置,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下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上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下侧内壁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摊平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将絮凝状态的污泥均匀的摊平在污泥脱水装置的滤带上,有利于污泥脱水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也有利于提高滤带的使用寿命。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摊平装置,包括一搅拌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一第一搅拌叶轮(2)、一第二搅拌叶轮(3)和一第三搅拌叶轮(4),所述的搅拌筒体(1)倾斜布置,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1)的下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3)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1)的上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4)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1)的下侧内壁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两个圆弧形调节板(5),所述的圆弧形调节板(5)上设置有圆弧形调节腰孔(51),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3)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圆弧形调节板(5)上的圆弧形调节腰孔(51)相连接,其中一个圆弧形调节板(5)与所述的搅拌筒体(1)的下侧内壁相连接,另一个圆弧形调节板(5)与所述的搅拌筒体(1)的上侧内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一传动链条(6)和一转向轮(7),所述的传动链条(6)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传动链条(6)顺次连接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所述的转向轮(7)、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3)、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4)及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3)的转向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的转向相反,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4)的转向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2)的转向相同。

  说明书

  污泥摊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摊平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脱水装置通常使用滤带来处理污泥,将含水较多的污泥均匀摊平放置在滤带上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污泥脱水装置连续稳定的运行,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泵向污泥脱水装置的滤带上添加污泥,或者上层滤带上的污泥直接脱落至下层滤带,污泥极容易成坨落下,不能均匀的摊平在滤带时,不仅使污泥脱水装置无法连续稳定的运行,对造价较高的滤带的寿命也有极恶劣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将絮凝状态的污泥均匀的摊平在污泥脱水装置的滤带上,有利于污泥脱水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也有利于提高滤带的使用寿命的污泥摊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种污泥摊平装置,包括一搅拌筒体,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一第一搅拌叶轮、一第二搅拌叶轮和一第三搅拌叶轮,所述的搅拌筒体倾斜布置,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下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上侧内壁布置,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靠近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下侧内壁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两个圆弧形调节板,所述的圆弧形调节板上设置有圆弧形调节腰孔,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与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圆弧形调节板上的圆弧形调节腰孔相连接,其中一个圆弧形调节板与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下侧内壁相连接,另一个圆弧形调节板与所述的搅拌筒体的上侧内壁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摊平装置还包括一传动链条和一转向轮,所述的传动链条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传动链条顺次连接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所述的转向轮、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及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轮的转向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的转向相反,所述的第三搅拌叶轮的转向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轮的转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摊平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将絮凝状态的污泥均匀的摊平在污泥脱水装置的滤带上,有利于污泥脱水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也有利于提高滤带的使用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