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

发布时间:2017-12-25 13:09:45

  申请日2017.02.27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包括多个烤房、设置在烤房内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循环转动的第一驱动部,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污泥置入盒,第一污泥置入盒上设置有将第一污泥置入盒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每一第一污泥置入盒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污泥置入盒,第二污泥置入盒与第一开口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缝隙;将污泥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在意第一污泥置入盒的限制作用下不会向外四散摊开;当安装在输送带上的第一污泥置入盒转动第一开口朝下时候,污泥产生拉伸,增大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加快干化速率;而在干化过程中,气化的水分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处向外散出后从缝隙中向外扩散。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包括多个烤房(1)、设置在烤房(1)内的输送带(2)和驱动输送带(2)循环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污泥置入盒(21),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上设置有将第一污泥置入盒(2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22),每一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污泥置入盒(23),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23)与第一开口(2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5),所述第一开口(22)与第二开口(25)之间形成缝隙(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23)背离第二开口(25)的面上设置有第三污泥置入盒(29),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23)与第三污泥置入盒(29)之间设置有将第二污泥置入盒(23)和第三污泥置入盒(29)连通的第一通道(26),所述第一通道(26)上设置有供物料只能从第二污泥置入盒(23)通过第一通道(26)进入至第三污泥置入盒(29)的单向阀(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和第二污泥置入盒(23)上设置有将缝隙(24)罩住的罩帘(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内设置有搅拌浆(31)和驱动搅拌桨(31)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与输送带(2)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上向上凸起形成凸台(41),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上铰接有凸块(43),所述凸块(43)与第一污泥置入盒(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44),所述凸台(41)上设置有用于卡嵌凸块(43)的第一通槽(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体(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21)底部、输送带(2)与第一污泥置入盒(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71)。

  说明书

  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泥的生成量也越来越大,日久堆积十分影响城市环境及空气质量,目前对城市生活污泥进行批量处理的方法一般为物理方法与生化方法,物理方法一般为干化处理,即去除污泥中所含的绝大部分水分,再对剩余的渣料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转为他用;而在物理干化中,通常需要先对污泥原料进行干化处理,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948461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按照输送方式依次包括进料机,污泥成型机、烘干除湿机和排料机;烘干除湿机包括烤房、换热设备和输送设备;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烤房内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循环运动的驱动设备;当放置在输送带上的条状污泥粘度较低或含水量较高时,会向四周摊开后,难以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当污泥放置在输送带上不会向四周散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泥干化全自动生产线,包括多个烤房、设置在烤房内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循环转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污泥置入盒,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上设置有将第一污泥置入盒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每一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污泥置入盒,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与第一开口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污泥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在意第一污泥置入盒的限制作用下不会向外四散摊开;由于输送带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会循环转动,当安装在输送带上的第一污泥置入盒转动第一开口朝下时候,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进入到第二污泥置入盒中,若污泥粘性较大,无法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至第二污泥置入盒中,也会产生拉伸,增大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加快干化速率;而在干化过程中,气化的水分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处向外散出后从缝隙中向外扩散。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背离第二开口的面上设置有第三污泥置入盒,所述第二污泥置入盒与第三污泥置入盒之间设置有将第二污泥置入盒和第三污泥置入盒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供物料只能从第二污泥置入盒通过第一通道进入至第三污泥置入盒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的污泥湿度较大、粘性较低,在随着输送带循环转动的过程中,从第一污泥置入盒中进入到第二污泥置入盒中,而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到第三污泥置入盒中,使污泥在第三污泥置入盒中沥干、干化。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和第二污泥置入盒上设置有将缝隙罩住的罩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泥干化之后可能会产生粉状颗粒,随着干化的污泥从第一污泥置入箱导入至第二污泥置入箱时候,粉状颗粒可能会从缝隙中飘出后漂浮在空气中;这种悬浮在空气中的粉状颗粒会被操作人员呼吸进入至体内,影响身体健康;利用罩帘将缝隙罩住,阻挡住一部分的粉状颗粒进入到空气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内设置有搅拌浆和驱动搅拌桨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桨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的底部,且在第二驱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对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的污泥进行搅拌,将污泥打散,避免污泥因粘性过大而致使表面的污泥干化将内部污泥包覆住,内部的污泥无法正常干化,影响干化质量;搅拌桨搅拌污泥,使污泥可以均匀的干化,且在搅拌过程中增大了污泥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加快干化进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与输送带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污泥置入盒长时间使用之后,污泥容易干化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导致第一污泥置入盒内的容积量减小,影响后期使用;每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将第一污泥置入盒从输送带上取下进行清理;另外当污泥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干化之后,便于将第一污泥置入盒取下将其中的污泥刮取收集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上向上凸起形成凸台,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上铰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与第一污泥置入盒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卡嵌凸块的第一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污泥置入盒放置在输送带上,将凸块配合卡嵌在第一通槽中,由于凸块和第一污泥置入盒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在第二弹性体的限制作用下凸块不会从第一通槽中脱落,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弹性体,将第一污泥置入盒放置在第一弹性体上,当第一污泥置入盒随着输送带向下转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的第一开口朝下时,第一污泥置入盒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使得第一污泥置入盒向下发生位移,从而使凸块卡嵌在第一通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污泥置入盒底部、输送带与第一污泥置入盒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污泥与第一污泥置入盒的总质量较大,当第一污泥置入盒随着输送带转动第一开口朝向地面时,仅靠第二弹性体的作用平衡重力与第一弹性体的弹力可能损坏第二弹性体;在第一污泥置入盒的底部和输送带上设置有磁铁,磁铁相互吸附产生的磁力与第二弹性体的弹力一起平衡重力和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避免将第二弹性体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污泥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在意第一污泥置入盒的限制作用下不会向外四散摊开;由于输送带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会循环转动,当安装在输送带上的第一污泥置入盒转动第一开口朝下时候,放置在第一污泥置入盒中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进入到第二污泥置入盒中,若污泥粘性较大,无法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至第二污泥置入盒中,也会产生拉伸,增大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加快干化速率;而在干化过程中,气化的水分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处向外散出后从缝隙中向外扩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