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2.13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IPC分类号E03F5/10; E03F5/22; E03F5/2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 蓄水池,蓄水池主体内部设有储液腔室,所述储液腔室侧壁设有进液口,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室内,搅拌叶片从所述搅拌轴向所述储液腔室内壁伸出,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朝向所述搅拌叶片,进液管一端通过进液口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水泵设置在进液管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液管向储液腔室内送入液体,在液体的冲力下,搅拌叶片带动搅拌轴发生转动,液体冲入所述储液腔室底部,同时搅拌叶片进行搅动,防止沉积发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主体(1)、搅拌机构、进液管(4)、水泵(5);
蓄水池主体(1)内部设有储液腔室,所述储液腔室侧壁设有进液口;
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2)和搅拌叶片(3),搅拌轴(2)竖直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室内,搅拌叶片(3)从所述搅拌轴(2)向所述储液腔室内壁伸出,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朝向所述搅拌叶片(3);
进液管(4)一端通过进液口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水泵设置在进液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室侧壁上还设有出液口,进液管远离进液口一端与出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多个搅拌叶片(3),搅拌叶片(3)围绕搅拌轴(2)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搅拌叶片(3)具有中部向一侧凸起的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室具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搅拌轴(2)与所述圆柱形结构同轴布置。
说明书
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的处理是当前环境工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处理工业污水的系统都为通过风机向污水池内鼓送空气,依靠空气在污水池内升腾过程中其内部蕴含的氧气与污水中的好氧菌产生反应,以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其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便于风机吹入污水池内的空气能更充分与好氧菌反应,往往需要在污水池底部各处大量设置出风管路,不仅安装繁琐,而且后期维护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动用混合和搅拌设备不间断的进行池水搅拌,设备安装调试费时费力,且占用大量场地;其次,风机曝气受其风压限制,污水池水位越深,其风压需求往往就越大;最后,由于位于池底的出风管路的出风口都设计的很小,以便能在使用时其出风口能产生较大的出风动量,在实际操作中,就经常因出风口结垢堵塞和腐蚀破坏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特别是对处理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以及污染因子复杂的好氧生化处理装置,常常因污水中的高盐高钙含量,使好氧曝气系统的出风口结垢堵塞,轻则使装置处理能力下降,影响达标排放,重则造成装置不能运行,停产大修,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包括:蓄水池主体、搅拌机构、进液管、水泵;
蓄水池主体内部设有储液腔室,所述储液腔室侧壁设有进液口;
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室内,搅拌叶片从所述搅拌轴向所述储液腔室内壁伸出,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朝向所述搅拌叶片;
进液管一端通过进液口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水泵设置在进液管上。
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室侧壁上还设有出液口,进液管远离进液口一端与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上方。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多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围绕搅拌轴均匀分布。
优选地,搅拌叶片具有中部向一侧凸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室具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搅拌轴与所述圆柱形结构同轴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蓄水池主体内部设有储液腔室,所述储液腔室侧壁设有进液口,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室内,搅拌叶片从所述搅拌轴向所述储液腔室内壁伸出,所述进液口的进液方向朝向所述搅拌叶片,进液管一端通过进液口与所述储液腔室连通,水泵设置在进液管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节能型防沉积污水蓄水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液管向储液腔室内送入液体,在液体的冲力下,搅拌叶片带动搅拌轴发生转动,液体冲入所述储液腔室底部,同时搅拌叶片进行搅动,防止沉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