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24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包括顶部和右侧均敞口的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玻璃盖板,箱体的右侧设有箱门,箱门的顶部通过销轴铰接在玻璃盖板上,箱门的右侧面设有把手,箱门底部与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箱体内设有气弹簧和实验框,气弹簧的缸体端部铰接在玻璃盖板的底面,气弹簧的活塞杆铰接在箱门的左侧,实验框放置在箱体内,实验框的顶部敞口,实验框的顶部设有自动遮光机构,实验框的底部设有滤布,箱体的底部设有引水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于开启和关闭的遮光机构,当需要观察蚯蚓时,只需要打开遮光机构即可透过顶部的玻璃盖板进行观察,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和右侧均敞口的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玻璃盖板,箱体的右侧设有箱门,箱门的顶部通过销轴铰接在玻璃盖板上,箱门的右侧面设有把手,箱门底部与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箱体内设有气弹簧和实验框,气弹簧的缸体端部铰接在玻璃盖板的底面,气弹簧的活塞杆铰接在箱门的左侧,实验框放置在箱体内,实验框的顶部敞口,实验框的顶部设有自动遮光机构,实验框的底部设有滤布,箱体的底部设有引水槽,箱体左侧开设有与引水槽连通的排水口,实验框的底部通过设在箱体底部的通孔与引水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遮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实验框顶部的遮光布、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电机和转轴,实验框的顶部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开设有一条安装槽,两条安装槽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实验框的顶部右侧设有左侧敞口的收纳盒,第一限位开关装配在实验框的左侧内壁,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收纳盒的左侧敞口处,实验框的右侧内壁设有前从动轮和后从动轮,电机固定在实验框的左侧内壁,电机上设有主皮带轮,转轴转动连接在实验框的左侧,转轴的中心线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转轴上设有从皮带轮,从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皮带轮传动连接,转轴的前端设有前主动轮,转轴的后端设有后主动轮,前主动轮与前从动轮左右对应设置,前主动轮通过前同步带与前从动轮连接,后主动轮与后从动轮左右对应设置,后主动轮通过后同步带与后从动轮连接;
前同步带与后同步带分别位于两条安装槽内,遮光布的右侧边沿固定在收纳盒内,遮光布的前侧边伸入到前侧的安装槽内且通过若干前挂环滑动连接在前同步带上,遮光布的后侧边伸入到后侧的安装槽内且通过若干后挂环滑动连接在后同步带上,遮光布的左侧边分别通过两个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前同步带和后同步带上;遮光布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折痕,每条折痕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箱体外侧设有用于启动电机的开关。
说明书
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逐年提高,污泥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安全地处理和处置污泥,将直接影响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效益的目标。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和各种微量元素,同时也含有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有害污染物,污泥处理不当会带来二次污染,引起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空气污染,且污泥体积庞大,将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的还会引起一个地区的生态破坏。利用蚯蚓处理降级污泥中的有机物,是现代正在发展的一项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蚯蚓能够高效分解有机质的特性去处理污泥,但是现有的实验箱没有标准化,由于蚯蚓畏光的习性,所以实验箱大多都是封闭的,如果需要观察或者对蚯蚓进行操作,只能打开实验箱后进行操作,很不方便,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亟需设计出一种操作方便、能够方便观察蚯蚓的实验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地观察蚯蚓生长的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实验装置,包括顶部和右侧均敞口的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玻璃盖板,箱体的右侧设有箱门,箱门的顶部通过销轴铰接在玻璃盖板上,箱门的右侧面设有把手,箱门底部与箱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箱体内设有气弹簧和实验框,气弹簧的缸体端部铰接在玻璃盖板的底面,气弹簧的活塞杆铰接在箱门的左侧,实验框放置在箱体内,实验框的顶部敞口,实验框的顶部设有自动遮光机构,实验框的底部设有滤布,箱体的底部设有引水槽,箱体左侧开设有与引水槽连通的排水口,实验框的底部通过设在箱体底部的通孔与引水槽连通。
自动遮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实验框顶部的遮光布、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电机和转轴,实验框的顶部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开设有一条安装槽,两条安装槽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实验框的顶部右侧设有左侧敞口的收纳盒,第一限位开关装配在实验框的左侧内壁,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收纳盒的左侧敞口处,实验框的右侧内壁设有前从动轮和后从动轮,电机固定在实验框的左侧内壁,电机上设有主皮带轮,转轴转动连接在实验框的左侧,转轴的中心线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转轴上设有从皮带轮,从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皮带轮传动连接,转轴的前端设有前主动轮,转轴的后端设有后主动轮,前主动轮与前从动轮左右对应设置,前主动轮通过前同步带与前从动轮连接,后主动轮与后从动轮左右对应设置,后主动轮通过后同步带与后从动轮连接;
前同步带与后同步带分别位于两条安装槽内,遮光布的右侧边沿固定在收纳盒内,遮光布的前侧边伸入到前侧的安装槽内且通过若干前挂环滑动连接在前同步带上,遮光布的后侧边伸入到后侧的安装槽内且通过若干后挂环滑动连接在后同步带上,遮光布的左侧边分别通过两个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前同步带和后同步带上;遮光布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折痕,每条折痕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箱体外侧设有用于启动电机的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体在进行蚯蚓处理污泥实验时,首先将污泥装在实验框内,接着把蚯蚓放在污泥上,拉动把手并启动气弹簧,气弹簧推动箱门打开,然后将实验框放置在实验箱内,关闭箱门,接着按下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皮带轮转动,主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转轴上的从皮带轮转动,转轴开始转动,同时前主动轮和后主动轮跟随转轴同步转动,前主动轮和后主动轮带动前同步带和后同步带转动,从而前同步带和后同步带拉动遮光布的左侧边沿向左移动,当遮光布的左侧边接触到第一限位开关时,电机停止工作,此时遮光布从收纳盒内被拉出,遮盖在实验框的顶部;当透过顶部的玻璃盖板去观察蚯蚓时,只需打开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将遮光布收藏在收纳盒内即可,同样当遮光布的左侧边接触到第二限位开关时,电机停止工作;另外引水槽可以将污泥内过多的水引出,遮光布在回收至收纳盒内时,由于多条折痕的存在,遮光布会整齐地折叠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于开启和关闭的遮光机构,当需要观察蚯蚓时,只需要打开遮光机构即可透过顶部的玻璃盖板进行观察,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