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中会形成大量粪污,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各种悬浮物、氮、磷以及农药残留等,若是处理方法不妥当,将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中的水体,也为农田带来污染。畜禽养殖粪污不仅会污染到地表水与地下水源,其中的有害物质顺着地表径流,将为地表水体与地下水层带来污染,并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过程中,让水体出现严重的污染。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作,合理运用处理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1、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排放现状及危害
我国畜禽养殖场呈规模化建设,随之而来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废水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为养殖户随意排放,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生生物因为供氧不足出现了死亡现象,并在降解后引起水体发黑变臭,让污染呈现出持续性特征,也极大增加了水体治理与恢复的难度。若是畜禽粪便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较大,在渗透到地下水后将引起污染,且畜禽粪便废水中也存在大量病菌微生物,在进入水体后在水传播的过程中扩散了某些疫病,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也将引起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2.1 自然处理
所谓自然处理模式,主要利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以及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让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得到有效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与城市距离较远、气温较高、土地较为宽广的地方使用,如荒地、林地以及低洼地等,能够实现对废水的自然处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等规模的畜禽养殖中,通过实行自然处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和能耗,同时在运行管理上也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形成的污泥也很少,也不用建设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自然处理模式管理方便,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较小,也避免出现噪音,但是这种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即会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其处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2.2 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态湿地处理技术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也是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的有效手段。这种方法在湿地生态环境下通过水、泥沙、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共同作用,能够取得较好的废水净化效果,也能够实现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在1987年生态湿地处理技术首次在天津应用,通过3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非常完善。由孙光的研究可知,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后,垂直流人工湿地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COD、NH4+-N去除率分别是59.8%、66.2%,在去除N、P上取得了较好效果。当然生态湿地处理技术也有一定弊端,即应用后容易发生植物退化、氮去除效果降低等现象。
2.3 厌氧处理技术
这种方法造价很低,有着占地面积小、能量需求低等优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其通过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让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净化,不过需要保证无氧条件,才能发挥出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厌氧处理期间也避免受限于传氧能力,能够提升对有机物的负荷潜力与净化能力,可以解决好氧处理技术应用中个别有机物不能得到降解的目的。简而言之,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形成有机酸,受到甲烷菌作用后能够在发酵后获得沼气,不仅让废水得到了净化,还能够让提供沼气能源。厌氧处理技术能够将病菌杀死,避免病菌进入水体引起污染,也发挥出防疫的作用。
2.4 厌氧-好氧利用模式
养殖废水经厌氧处理仅能用于资源化利用,并没有达到国家直接排放要求,对于没有足够消纳地的规模化养殖户来说,需要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厌氧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废水的生活性,去除废水中的N、P元素;好氧技术则能够在厌氧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氧气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深化处理。通过采取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效果,达到了能源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要求。
2.5 MBR工艺
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再利用领域上,MBR工艺应用比较多。MBR也称之为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将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充分结合了起来。相比于传统水处理技术,MBR不仅出水水质较好,同时也很稳定,有着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也避免受到设置场合的限制,能够广泛应用于城镇、城郊、工厂以及养殖场。MBR工艺操作简单,管理上有利于达到自动化控制要求。然而MBR造价比较高,能耗也很大,也极易发生膜污染现象,导致在农业废水处理应用上并不适用,主要在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3]。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MBR后,可以解决其中有机物含量高、泥水分离不稳定的问题。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自然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效率相对较低,但是成本更低;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好氧利用模式、MBR工艺等技术相对而言处理更高效,但成本相对较高。只有让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并达到资源化和能源化目标,保证整个废水处理系统循环运作,才能真正为城郊及农村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护,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来源:湖南天美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