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27 8:35:52

  农村污水包括洗衣等生活洗涤水,由于农村经济状况等原因,多数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作用达到降解污染的目的,人工湿地系统是投资少,能耗低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氮磷污染物,湿地内的植物收获后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

  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吸附被分解去除,湿地床中微生物繁殖生长,通过定期更换湿地床填料去除新生有机体,在加拿大等国家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潜流式人工湿地适应寒冷气候,北方地区湿地必须考虑冬季降温导致微生物失活降低运行效率的问题。去除氮磷有机物是低温季节高效运行的关键,考虑冬季人工湿地系统活性降低等因素,许多研究者改进传统技术。常用的是处理系统前增加预处理措施,北方地区冬季需进行保温保证湿地正常运行,常用的保温措施包括覆盖稻草,收割湿地植物等,湿地植物在湿地处理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植物应与当地条件适应,氧气传输能力较好。

  二、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进行研究,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餐馆废水,实验表明系统对COD,N的去除率为92.4%~97.9%,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缺乏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家庭人工湿地组合体系适合农村家庭污水处理。

  采用串联潜流式湿地对农村污水进行脱氮实验,进水容积负荷为400L/d,人工湿地系统对TN去除率为83%,冬季进水容积负荷为240L/d,系统对TN去除率为90%,工艺可有效去除太湖流域农村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采用塔式复合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对TP去除率为63%,瀑布式水流增强了污水充氧效果,湿地系统将木本与草本植物结合。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乌鲁木齐农村污水,气候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系统对BOD5平均去除率为61%,为人工湿地在西北部农村地区应用提供了依据。

  学者在不同地区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构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提供了参考。目前人工湿地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人工湿地技术不够成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设计参数不够明确,湿地水力负荷与湿地面积关系,对湿地脱氮硝化氧气供给问题等。另外,随着湿地的运行,营养物质积累,农村缺乏技术管理,湿地系统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会导致系统崩溃;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植物易死亡,处理效果较低。

  三、人工湿地在农村地区的示范性工程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建立了人工湿地示范性工程。华南地区设计流量为200m3/d,工艺流程为人工湿地+生态沟,BOD5去除效果为85%,经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护理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华北地区设计流量为120m3/d,工艺流程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SS去除效果为87%,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污水排放标准一级B,运行费0.1元/t。华北地区设计流量为40m2/d工艺流程为人工湿地+稳定塘,NH3-N去除效果为75%~92%,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运行费0.082元/t。西部地区设计流量为3OOOm3/d,工艺流程为沉淀池+人工湿地,经处理后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综合处理成本0.35元/t。示范工程证明,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较为经济,人工湿地实际应用较好,但工程有些单薄,需建立更多示范工程点验证效果。(来源:常州环保科技开发推广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