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及局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26 8:35:03

  根据国家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每年的污水排放量都在60亿立方米以上,已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且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并非单纯影响水环境,周边的农田也同样受到威胁,因此,农村污水更需要就地处理和综合处理。

  一、农村污水概述

  农村污水是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的总称,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我国农村地区村落分布广泛,导致污水的排放范围也十分广泛,想要进行农村污水的集中处理难度非常大。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包含的大量有机污染物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农村污水的治理刻不容缓。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变化较大,且所排放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对就地处理技术和设施的承载力、处理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东西部的农村地区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必须考虑其适用性,考虑农民的认可度和参与程度,形成上下一心的污水整治联动。

  二、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污水处理中的“两难一低”

  农村污水处理中的“两难一低”分别指污水收集难、处理难和处理效率低。收集难点是因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则需要铺设长度十分可观的污水收集管网,管网铺设成本非常高,且有的村落位于山地、丘陵地带,管网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处理难是因为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用水时间、用水量、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均缺乏规律性,因此,污水的处理技术和设施应用难度大。若农村地区采用了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污水处理需求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还会导致污水处理的效率低下。

  2.2 污水处理技术难以适应农村污水处理需求

  从技术层面来讲,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污水处理技术更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不需要人为添加药剂,设备运转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整体处理的速度不快,但处理效果比较稳定,对水量波动大的情况适应更加良好。从实际应用层面来讲,生物技术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很高,微生物菌群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够更好地工作,因此,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农村在应用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污水处理技术时,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效果,配套设施的成本远高于当地污水处理能够承受的限度。

  三、农村局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而言,将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同步处理更有发展前景,这也是部分专家、学者倡导农村局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出发点。

  3.1 村中集中建造排污净水系统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村落大面积散落在我国各个地区,但当视角缩小到村落本身时,数十、上百户农村居民是聚集的,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可以集中处理,降低农村污水超标排放概率,处理效率也会比较高。污水排污集中管道要建设成为封闭的暗渠,与村民家中的厕所、厨房下水道、养殖排污管道相连接,对农村污水进行统一就地处理,将农村污水转为达标水体后进行排放。

  3.2 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有机结合

  农村地区在进行厕所革命时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能够进行入户改造的统一进行入户改造,建设抽水马桶式厕所。不能够进行入户改造的旧民居则统一建设现代化标准的公共厕所,尽可能合理地分布公共厕所,覆盖无法入户改造的农村居民。农村地区为收集入户厕所、公共厕所建设的排水渠也可以兼顾生活污水、家庭养殖污水的收集,只需要在入户的基础上添加管道的分支即可,从而大幅度节约农村污水的处理体系建设成本。

  3.3 对畜禽养殖场、垃圾集中等场所进行集中改建

  由于畜禽养殖场、垃圾集中等场所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养殖污水和垃圾渗滤液,若不能集中处理必然导致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集中改进至原村民居住地的村边,最好与村中农田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所排出的污水影响农田土壤。集中改建的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场等场所都可以建造沼气池一类的净化池,对畜禽排泄物、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处理,尽量通过制取沼气的方式减少废物的总量,并且制取出的沼气还能够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的能源使用,制取沼气后产生的废渣能够进一步腐熟作为肥料投放入农田之中,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四、结语

  农村污水的治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拖慢和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和效果。因此,农村污水治理中必须要尽量解决“两难一低”的问题,与其他治理方式有机结合,降低建设成本,尽可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性,避免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农村基层政府在进行建设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问题。(来源:烟台云沣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