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3-14 9:40:18

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污染减排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开展重点环保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破解漯河经济建设中的环境资源“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保问题,努力做到“三保一高”(即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科学发展,切实保护群众环境权益,努力提高环保质量水平),大力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和美丽漯河建设。

主要工作目标: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目标。省控河流黑河、三里河、颍河、沙河、清潩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不低于310天;完成省定农村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

主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坚持以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为总抓手,强化领导,配合联动,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推进工程减排。重点是加大督导力度,充分运用环保目标管理、区域限批等有效措施,确保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务必于3月底前建成投运;强力推进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脱硝工程、养殖业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尽快建成投运,加强对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锅炉脱硫设施和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监管,保证已建成污染防治设施正常、稳定、高效运行。二是强化结构减排。加快推进“退二进三”步伐,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产品;对电力、造纸、化工等行业实行全市排污总量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从行业内等量或减量替代解决,促进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以结构调整促减排。三是深化管理减排。继续实施重点排污企业提标改造和深度治理,加强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管理,制定出台机动车污染减排措施并有效落实,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发放达到污染减排要求,以强化环境管理促减排。四是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所有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通过网上申报、核定和备案,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进一步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有限的总量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以制度创新促减排。

二、狠抓以水、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制定我市2013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重点开展黑河、三里河、颍河、沙河、清潩河5个流域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管理,无论沙河水量大小,务必确保“引沙入黑”工程日调水量不少于8万吨,确保“引沙入颍”工程日调水量不少于26万吨。加快推进黑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暨人工湿地建设工作。督促市污泥处置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运。继续强化“河长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有效监控,确保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污染隐患的排查和控制,督促有关部门推进澧河饮用水源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设步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坚持以调整能源结构为主线,强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全市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认真做好其转移、利用、处置等工作。

三、严格环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控制阀”、“调节器”作用,从源头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是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和“三同时”监管,认真落实“四个不批”、“三个严格”、“两个集中”。不断深化重点行业建设环评审批,逐步构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条件体系,为环评审批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力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行为,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严格建设项目试生产管理、竣工环保验收,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对省、市联审联批项目,实施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应批尽批;对“百强、百高”企业,全程参与建设项目的对接、审定和研究,提供环评政策支持和服务;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助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三是落实规划环评制度。积极推进战略环评,开展《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动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不断深化区域环评,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性。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产业集聚区,简化规划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对符合规划环评要求的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四是加强产业集聚区环境管理。继续推进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危险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

四、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工作。一是以我省被列入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我市的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示范创建,完成省定生态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二是组织开展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推动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3年6月底前,完成2012年连片整治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11月底底前完成2013年连片整治项目的工程调试工作。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村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扩大农村环境整治范围,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坚决防止农村地下水污染,抓出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果。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农村环境治理现场会。三是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2013年6月底前按期完成省定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推进国家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市建设工作,在全省总结畜禽养殖行业污染减排工作经验。

五、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执法监管,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围绕污染减排、突出环境问题、重点环保项目建设、环境风险防范等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二是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开展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大日常辐射环境监管、辐射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加强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收贮工作,当年产生的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送贮率保持100%,确保全省辐射环境安全。三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健全环境应急防范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监测、处置能力,科学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四是扎实做好环境信访和平安建设工作。对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群众反复投诉、媒体曝光的环境违法问题,深入查办,督导落实,努力确保不因环境问题发生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

六、抓好环保执法能力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不断提升全市环保系统的管理水平。一是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启动《全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好基础。二是按照漯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的安排,持续推进环境监察、监测、辐射、宣教、固废、监控(信息)、应急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网络,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三是强化环保科研工作。积极推动水专项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完成全市环保产业调查。四是深化环保宣传教育。加强新闻发布和新闻宣传报道,有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继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环境教育培训和漯河环保世纪行、“六五”世界环境纪念日等社会化宣传活动,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环保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上级环保部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高环保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执法严明、服务为民、作风扎实、廉洁高效的环保队伍。(漯河市环保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