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环保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3-1-4 11:06:15
一、2012年主要工作总结
今年来,区环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以服务经济建设为重点,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己任,以创建“运河之都生态中区”为特色,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一)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1、以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为重点,加大为大建设项目提供环保支持。一是划定建设项目“禁批”和“限批”范围,提高环境审批和验收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指导精神,避免其他中小型企业给政府整体规划和拆迁造成困难,按照土地性质对市中区苏宁广场片区等7个地块实行区域禁批,对火柴厂片区等22个地块实行区域限批。二是对列入市级、区级领导包保的重点项目及大建设重点投资项目,实行建设项目审批局领导领衔负责制,加强与项目单位联系,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大工程领域类建设项目审查力度,配合市、区纪委开展了工程领域类建设项目回头看活动,对铁水联运、济矿海纳工矿等项目进行了材料核查和现场核实。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和先审后批的原则,严格执行“先算,后审,再批”的工作程序,对没有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的,对存在信访、环境违法等行为未结案的建设项目,毫不犹豫的予以否决,实现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四是今年是“大上项目年”,区环保局为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不因环评审批带来麻烦,将所有重点项目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专门档案,实施周调度、月落实、一对一跟踪服务,定期与市中区重大项目指挥部、各重点工程指挥部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全面掌握工程进度和现状,提醒施工单位注意施工时间,对因确需连续施工的工程,提前做好夜间施工手续办理,对修堤、修路、铺设供热管网等惠民生的社会福利项目,第一时间予以办结。截止目前,审批项目涉及中区的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共10个,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27个,市中区在建亿元项目44个,十月底完成招商引资2020万元,提前完成区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共接待来电来访800余人次,办理许可事项237件,不予受理建设项目8个,下达限期整改52个,项目验收237件。按期办结率100%,环评率100%,满意率达100%,三同时执行率100%。
2、以总量减排为主线,积极推进重点减排工程项目。
按照“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的思路,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挖掘减排潜力,积极拓宽减排领域。一是重点抓责任落实,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今年重点减排项目8个,其中,涉及COD和氨氮项目6个,二氧化硫项目2个,将减排任务层层分解,建立减排压力传导机制,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重点抓项目,重点抓管网建设、燃煤电厂治污设施运行的管理和畜禽养殖排污治理工作。目前北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试运行,安居、唐口街道污水管网建设推进中,东郊热电DCS中控系统已建成。全区5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列入年度减排项目计划,项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3、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和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整治。一是强力推进南水北调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封堵梁济运河直排口,加快安居、唐口街道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清理湖区、河道内投饵性网箱养鱼、畜禽养殖,清理河道垃圾,取缔洙水河非法小码头。二是要强化工业点源污水监管,重点推进工业点源污水治理再提高及回用工程,对如意印染、如意花布等企业印染废水深化处理,督导华能济宁电厂中水回用工程。三是构建流域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督促重点污染风险企业,完善应急事故池、排污口拦截闸等应急设施,确保事故状态下超标废水能够全部控制在厂区内。制定入境河流水质达标方案,落实河长制,打造“清水廊道”,力保一泓清水北上。四是多部门联动全力攻坚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整治项目,治理“三尘两气”。对城区内7MW(10吨/时)以下燃煤和燃重油锅炉进行全面取缔。整治物料散货堆场、建筑施工扬尘。对华能济宁电厂和东郊热电进行提标,督促烟气除尘脱硫设施进行改造。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推行“绿标”管理。力争逐步实现省厅提出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描述性指标。
(二)以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全面健全环保执法机制
1、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保持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做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整改到位。建立完善由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创新执法工作载体,定期开展巡查、夜查和专项检查。围绕解决影响水质改善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的整治和监管,定期通报水环境形势,加强河流水质监测,时刻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分清行政辖区治污责任,抓好督促整改。1-10月份区环境监察大队共检查企业526家次,制作各类文书达600份,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2、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监察,构建环境安全屏障。一是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日常监察制度,将我区不达标断面列为重点监察对象,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超标即应急”的“零容忍”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提高执法效率,确保执法到位。对超过常见鱼类生存技术参考指标要求(化学需氧量小于60mg/L、氨氮小于6mg/L)的河流断面,1小时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力争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并及时处置,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重大环境隐患。二是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综合采取行政处罚、环保“一票否决”、拒开环保证明、建设项目限批、停产治理等措施,构建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促使其尽快整改到位,消除影响。
3、落实环境信访制度,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积极办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建立街道镇信访联系人制度,加强信访隐患排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信访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截止目前,共接处环境信访案件206件,全部进行了答复和处理,信访案件办理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4、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理,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大了对全区2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4家危险废物产废企业的监管力度。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督导1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4家危险废物产废企业、两家重点医疗结构和两家重点排污企业编制了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督促济宁如意印染公司、济宁如意花布公司、济宁正元化工公司、济宁红光化工厂、济宁齐邦树脂有限公司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完成各企业危险废物年报和季报工作。开展了危险化学品、涉重金属及危险废物企业2012年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大检查工作。针对当前环境形势,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隐患意识,完善了企业内部防御环境风险的设施设备。建立了全区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危险废物处置的全过程跟踪动态管理。
(三)以各类创建和宣传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以生态中区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先后印发了《生态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各街镇、区直各部门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考核指标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孟楼等20个村获得第一批“市级生态村”命名。安居街道、唐口街道、喻屯镇的省级生态乡镇申报材料已报至市生态办。生态中区建设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
2、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根本,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月为推动我区农村改厕工作召开全区农村改厕工作现场会。9月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摸底调查。11月份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以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依托,努力推进环保“四进”。为推动大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热情,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在《济宁环保信息》更新环保工作信息100余条,组织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环保嘉年华”系列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今年成功创建1家市级绿色社区,7家市级绿色学校。
(四)以优化环保部门自身职能为目标,全面强化队伍能力建设
1、强化相关管理,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执法规范、服务发展等方面制度措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查摆自身问题,制定强化措施加以整改,并通过有关载体向社会作出了整改的公开承诺。同时,全局工作人员分别向党支部作出工作效能和工作职责承诺,全面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召开科级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推进园区服务和招商引资,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今年区委、区政府向我局下达了2000万的招商引资任务,作为环保局的前沿科室,我们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争取尽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多次与符合条件和有招商意向的企业洽谈招商,与济宁圣泉机械、济宁华兴路桥工程公司、济宁银刚机械有限公司和济宁万通防腐技术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招商协议,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3、健全内控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纪政纪条规和警示教育,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局风建设。组织编写《济宁市市中区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程序规范、运行通畅、相互制约、保障有力的内控机制已经形成。
二、2013年工作设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优化环境质量为目的,以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为治污理念,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作为着力点,以工业污染的全防全控和污染物集中治理为抓手,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建设都市型产业发达区、民生殷实首善区、生态宜业新中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单纯执法监管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转变
首先,通过实施区政府环保工作季度点评、部门联合督查、河长督查制和环保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环境管理方法,努力构建上下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合力。落实以镇、街、园区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全区环保工作合力。其次,在治理技术上,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加大治理力度。在治理手段上,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再次,在宣传教育上,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力量,扩大行风监督员队伍、热心环保网民及环保民间团体等参与力量,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2、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建议召开总量减排工作协调会议,全面分析“十二五”减排形势,逐项研究制定总量减排的工程建设、结构调整和管理减排措施。街道镇党委、政府切实把总量减排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工作大格局。建立农业源减排联动机制。抓好农业源减排是我区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关键。发改、财政、农业、畜牧、街道(镇)等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源减排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我区“十二五”农业源污染物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建议区委、区政府将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列入相关街道、镇、部门绩效考核,并根据工作实绩进行奖惩,实行“一票否决”制。
未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农业源减排任务的部门,建议区领导、区纪委监察局对其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
3、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做好重点企业行业监管
完善企业环保等级评定办法,深入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环保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实施行政处罚、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污染防治资金等的依据。积极打造环境管理放心行业,针对各行业具体问题,推出针对性整治措施,制订“一厂一策”的综合整治方案,科学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服务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举办相应的工作培训班,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项和支持环保工作,实现由“强制性”向“自愿性”的转变。深化环境监察范围、内容和时段的全覆盖,现场检查范围覆盖所有排污企业、抽查范围覆盖镇(街道、园区),检查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管理、固废污染源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继续抓好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确保全区涉源单位持证率达100%。抓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加快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100%。
4、力求生态创建有突破,全力提升生态区建设水平
依照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生态县(区)、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配合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编制我区生态区建设规划,报政府批准实施。推进省级生态乡镇、村建设申报工作,建成一批生态村,为建设生态区细胞工程夯实基础。
5、抓好镇、村试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一至两个乡镇积极探索开展区级连片整治工作试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改善。
6、用好环境保护“12369”平台,扎实做好环境信访
充分利用好“12369”这个平台,完善环境信访举报受理工作,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进行调处,确保环境信访件件有着落,尽量将各种环境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领导接访和包案、环境信访工作例会、月度分析通报考核等三项制度,强化源头排查有效控制、疑难信访挂牌督办、信息预警、应急预案和内部管理培训考核等措施,定期组织环保圆桌对话,有效推进环境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一控两降两提高”(控制信访总量、越级及重复信访量下降、结案率和满意率提高)的目标。
7、服务优化经济发展,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从更高层次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培育竞争有序的环评市场。加强宣传信息服务,在行政审批环保窗口、“运河之都济宁中区”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业务情况等,便于环评和建设单位互相选择。二是推进行业发展。积极开展环保课题研究,力争课题研究上突破,能在省里立项,争取到科技资金支持。同时认真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推广,在处理技术提标上下功夫。三是实行服务承诺。督促所有在区开展业务的环评单位作出服务时间和规范收费等承诺,并予以公示。(济宁市市中区环境保护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