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2012年度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2-5-28 9:56:45

为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切实改善全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出发,以提升村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生活舒适的康居村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原则。以镇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为指导,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土风情。

2、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整治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依据镇村区位特点、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产业特色、乡风民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彰显地方特色、体现农民意愿的整治目标和方式,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有序推进实施环境整治。

4、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标准多,各乡镇要力争用3年时间对全县范围内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六整治”、“六提升”为技术指导方针,围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及疏浚河道沟塘六个方面整治内容,重在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绿化美化水平、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道路通达水平、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2012年年底前完成306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创建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其中到2012年3月底前,完成3个主要出入口附近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17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创建1个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域范围内高速公路两侧,以及城镇、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省级以上(含省级)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计36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并完成重点整治村庄2个。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一级公路(204国道、324省道、242省道、236省道)沿线两侧共56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94个其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并创建一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306个村庄整治任务分解下达至各乡镇的具体任务为:

1、伊山镇

——2012年3月底前,完成1个城镇主要出入口附近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宁连高速两侧5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并创建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5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6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创建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2、侍庄乡

——2012年3月底前,完成2个城镇主要出入口附近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宁连高速两侧6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1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4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创建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3、东王集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7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10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创建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4、下车乡

 ——2012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两侧1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5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9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5、杨集镇

——2012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两侧7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12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6、龙苴镇

——2012年年底前,完成9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7、圩丰镇

——2012年年底前,完成20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8、小伊乡

 ——2012年3月底前,完成宁连高速两侧6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两侧12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13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9、图河乡

 ——2012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两侧4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10、白蚬乡

——2012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两侧3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2012年年底前,完成22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1、伊芦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6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13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2、沂北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9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6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3、南岗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两侧共6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9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4、陡沟乡

——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24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5、穆圩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8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6、同兴镇

——2012年年底前,完成16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7、鲁河乡

——2012年年底前,完成8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18、四队镇

——2012年年底前,完成5个重要窗口地带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整治内容

(一)整治生活垃圾。各乡镇牵头,城管局配合。在各乡镇建立完善“组保结、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按总体规划要求,在各乡镇驻地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侍庄、陡沟、龙苴、穆圩、图河、圩丰、鲁河、四队、同兴、伊芦、燕尾港、东王集需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根据村庄规模要求,适当配建满足需求的垃圾桶、垃圾池,保证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做到垃圾收集转运及时,处理干净卫生。(配合单位:城管局)

(二)整治生活污水。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在适宜位置至少配建1座三类水冲式公共厕所,并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确保改厕工作落实到位,整治村庄卫生户厕无害化达标率95%以上。(配合单位:卫生局、环保局、建设局)

(三)整治乱堆乱放。各乡镇要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养殖、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配合单位:环保局)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把户用沼气池建设工作重点放到村庄环境整治单位,对有条件集中建设秸杆气化站的村进行奖励。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乱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大秸杆返田力度。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推进生态健康养殖。(配合单位:农委)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通畅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达到“两清一建”整治标准,即清理淤泥、清理垃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水环境,做到河道、沟塘无淤积,水面无水草杂物,河岸无垃圾,随坡就势,生态自然,无臭水沟塘,无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村庄河道有管护措施。(配合单位:水利局)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的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综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通信、教育等资源,将有线电视信号及时送到各村庄,至少免费为各乡镇建设1个健身广场、1个农家书屋,加强村镇文体等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就业创业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农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配合单位:文体广局、电信局、教育局)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做好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及重点地块的绿化工作。绿化要自然、生态、美观、经济,充分利用水旁、路旁、宅旁以及村口等公共活动绿化空间,种植本地适生树种和经济树种。尽量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宅前屋后可以种植蔬菜水果,注重与村庄风貌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配合单位:林业局)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的要求。靠近县城和基本具备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配合单位:水利局)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按照标准、安全、生态、整洁的要求,加快村内道路、桥梁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村内道路应根据村庄实际情况采用乡土化、生态型铺设材料,保持道路形态自然。村内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配合单位:交通局、建设局)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村庄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配合单位:建设局)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制定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灌云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陆永军县长任组长,县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卫生局、城管局、文广体局、教育局、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成立由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组织机构,编制村庄环境整治计划,明确村庄环境整治序时进度、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具体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分工内容做好整治工作,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抽调专业人员,结合乡情村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编制科学合理的环境整治建设规划。各乡镇对本区域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计划,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3、落实项目扶持政策。县财政将安排专项整治资金,用好省补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名乡镇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县各部门和各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倾斜于列入年度整治计划的村庄,全力推进全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4、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电视媒体、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组织外出参观、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充分认识这次全县村庄环境整治的意义,理解村庄环境整治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争取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境综合整治、齐心共建文明家园”的浓厚氛围。

5、严格督查考核。各乡镇要树立村庄环境整治建管并重的理念,以行政村为单位,落实责任体系,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坚持日常管理机制。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创新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普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督查实效,坚持落实好情况通报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分的办法,加强对各乡镇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各乡镇要按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狠抓进度,每月上报工作进度,强化工作落实。(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