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省、市环保工作安排,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加强效能建设,全面完成2011年度环境保护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紧盯目标,严格监管,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一是积极参与配合,全力保障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加强对县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监管,实时监控进出水质、水量指标,确保运行负荷率和减排效率达到减排审核要求,力争在2011年6月底前通过省环保厅核查。
二是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足额征缴、追缴排污费,超标排放高限处罚等行政、经济手段,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和落后产能,督促有关企业自行关闭;对已关闭取缔的小造纸、小水泥、小化工、小电镀、小蓄电池等企业深入开展后督察,严防死灰复燃。
三是继续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查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工作,特别是水泥生产企业;督促、指导污染企业加快整治步伐,特别是有关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企业须改进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以保证新增主要污染物氨氮、氮氧化合物减排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服务,提高效率,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或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及产能过剩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环评,坚决不让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进入南陵。
二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组织开展环评执法大检查,对没有落实环评和环评批复要求的,一律限期整改;对列入省政府“861”计划的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确保环评执行率达100%。
三是严把 “三同时”验收关,从源头控制,对在建项目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及时履行“三同时”验收手续,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是畅通环保 “绿色通道”,符合我县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服务,提高环评审批效率,需上级审批的积极争取,完善审批手续;继续加大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加强协调与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指导和督促工作。
(三)强化管理,严密监控,保障重点流域水质达标
一是加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一旦发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有污染企业,立即予以取缔关闭。
二是加强沿河、沿湖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河流、湖泊环境安全大检查,重点对青弋江、漳河、奎湖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摸清底数,找出存在环境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惩治环境违法行为,消除水环境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增加监测频次,实时严密监控,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定期发布水质信息。
四是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积极争取政府投资计划和上级环保补助资金实施集镇生活污水生态湿地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
(四)加大力度,严格执法、确保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一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重金属和涉铅及危化行业、垃圾填埋场、饮用水源保护区、矿山环境安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城市环境管理等环境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对超标排放的,依法处罚,限期治理,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报请人民政府责令关闭;对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擅自停运污染物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依法处罚;对没有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未按要求进行危险废物管理的,依法从严处理。
二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督促污染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治污投入,提高治污水平,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不断扩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覆盖面,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严密防范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辐射源与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加大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的监管,强化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贮与管理,对全县辐射工作单位和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五)及时处理,维护稳定,妥善解决环境热点问题
一是切实做好环境信访工作,认真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确保信访事项回复率100%,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二是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发现环境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对可能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是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和环境信访大排查,重点组织开展中、高考期间环境管理,对城区建筑施工场地、娱乐场所进行执法检查,为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考试环境;加大商业街环境污染整治力度,要求饭店必须安装油烟处理设施,建立隔油池,确保污染达标排放,严防扰民事件发生。
(六) 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积极推动生态文明进程
一是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和实施好国家、省、市“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建设,科学系统的制定生态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全面推动生态县建设进程。
二是大力开展“生态优美镇”、“生态村”、“生态户”和“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今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镇、2个省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
三是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深化生态保护,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养殖企业污染防治,编制畜禽禁区规划,划定禁养区,对现有非禁养区内的规模化企业实施深度治理。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全县不出现一起卫星遥感点和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积极推行农村清洁工程,配合各镇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积极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标准化填埋场建设。
(七)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全民参与强大合力
一是组织开展对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环保政策法规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主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开展安徽环境保护宣传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和“江淮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饭店、进家庭,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三是加大绿色创建工作力度,推动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八)夯实基础,完善功能,进一步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争取政府投资计划和上级环保资金补助,积极筹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执法综合大楼。
二是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继续引进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环保队伍素质。
三是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完善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与应急体系,加强环境应急机构人员和应急装备,组织应急技术培训和应急处置演习,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以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更新完善全县环境质量数据库,为环境管理提高准确、科学、高效的服务。(南陵县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