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4-12-9 14:06:17

公布日:2023.11.07

申请日:2023.08.24

分类号:C02F11/02(2006.01)I;C02F103/10(2006.01)N;C02F101/32(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建设含油污泥原位修复场地;将站场、井场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挖出,并进行筛分;向筛分后的含油污泥中混入粉碎秸秆、混合菌剂和营养液,并平铺于原位修复场地;每37天翻耕、洒水一次,使含油污泥的含氧量为(50200)mg/L、含水率为25%~35%;采用多点取样法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进行取样检测,判断含油率是否小于3‰;若小于3‰,则将修复后的含油污泥原位回填。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粉碎秸秆、营养剂的投加,日常翻耕、洒水运维,经过13个月的微生物处理,可满足含油率小于3‰的修复指标,极大降低了处理成本,处理后的污泥原位回填,作为农用土壤,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设含油污泥原位修复场地;将站场、井场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挖出,并进行筛分;向筛分后的含油污泥中混入粉碎秸秆、混合菌剂和营养液,并平铺于原位修复场地;其中,粉碎秸秆的长度小于5mm,粉碎秸秆与含油污泥的体积比为1:(46);每3-7天翻耕、洒水一次,使含油污泥达到预设的含水率和含氧量;其中,含氧量为(50200)mg/L,含水率为25%~35%;采用多点取样法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进行取样检测,判断含油率是否小于3‰;若小于3‰,则将修复后的含油污泥原位回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含油污泥原位修复场地,包括:在站场、井场建设处理场地,工程车辆平整场地,铺设防渗布,四周设置土围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压缩状态下的粉碎秸秆与含油污泥的体积比为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入粉碎秸秆、混合菌剂和营养液的含油污泥在原位修复场地的摊铺厚度为305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剂包括蜡状芽孢杆菌、酵母菌和石油降解菌BDB-a,蜡状芽孢杆菌:酵母菌:BDB生物降解菌的质量比为1:2:(34),每立方含油污泥投加混合菌剂712k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包括氯化铵和磷酸钠,含油污泥中投加营养液,投加比例为油泥中有机物的质量:氯化铵补充氮的质量:磷酸钠补充磷的质量=100: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多点取样法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进行取样检测,包括:每隔7天,对含油污泥进行多点取样,并将多个样品混合后进行含油率检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在处理周期内含油率未小于3‰,则继续进行翻耕、洒水处理,直至处理达标;若达到处理周期仍未使含油率降低至小于3‰,则添加混合菌剂和营养液,并继续进行翻耕、洒水处理,直至处理达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周期为13个月。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含油率低于10%的含油污泥。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存在的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处理指标难达标、不能大规模工程应用、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保证了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包括:

建设含油污泥原位修复场地;

将站场、井场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挖出,并进行筛分;

向筛分后的含油污泥中混入粉碎秸秆、混合菌剂和营养液,并平铺于原位修复场地;其中,粉碎秸秆的长度小于5mm,粉碎秸秆与含油污泥的体积比为1:(46)

3-7天翻耕、洒水一次,使含油污泥达到预设的含水率和含氧量;其中,含氧量为(50200)mg/L,含水率为25%~35%;

采用多点取样法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进行取样检测,判断含油率是否小于3‰;

若小于3‰,则将修复后的含油污泥原位回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设含油污泥原位修复场地,包括:

在站场、井场建设处理场地,工程车辆平整场地,铺设防渗布,四周设置土围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非压缩状态下的粉碎秸秆与含油污泥的体积比为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混入粉碎秸秆、混合菌剂和营养液的含油污泥在原位修复场地的摊铺厚度为305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菌剂包括蜡状芽孢杆菌(菌液浓度为5×107/L),酵母菌(菌液浓度5×107/L),石油降解菌BDB-a(菌液浓度6×107/L),蜡状芽孢杆菌:酵母菌:BDB生物降解菌的质量比为1:2:(34),每立方含油污泥投加混合菌剂712kg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液包括氯化铵和磷酸钠,含油污泥中投加营养液,营养液中2种营养元素的质量比为m(N)m(P)5:1;投加比例为油泥中有机物的质量:氯化铵补充氮的质量:磷酸钠补充磷的质量=100:5: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用多点取样法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进行取样检测,包括:

每隔7天,对含油污泥进行多点取样,并将多个样品混合后进行含油率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若在处理周期内含油率未小于3‰,则继续进行翻耕、洒水处理,直至处理达标;

若达到处理周期仍未使含油率降低至小于3‰,则添加混合菌剂和营养液,并继续进行翻耕、洒水处理,直至处理达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周期为13个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含油率低于10%的含油污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适用于油田大量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含油率在10%以内的含油污泥处理效果显著,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粉碎秸秆、营养剂的投加,日常翻耕、洒水运维,经过1-3个月的微生物处理,可满足含油率小于3‰的修复指标,极大降低了处理成本,处理后的污泥原位回填,作为农用土壤,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发明人:邵艳波;梁香娜;卢雪枫;王春刚;宋晓娟;胡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