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4-11-14 15:04:46

公布日:2024.05.28

申请日:2024.04.28

分类号:B01D29/54(2006.01)I;B01D29/96(2006.01)I;B01D29/94(2006.01)I;B01D29/92(2006.01)I;B01D29/03(2006.01)I;B01D29/90(2006.01)I;B01D36/04(2006.01)I;

C02F1/00(2023.01)I;C02F1/52(2023.01)I;C02F1/44(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卧筒、旋转滤渣组件、堵塞报警机组件、集渣料斗和汇流箱,所述卧筒一侧上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分流仓道,所述卧筒底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排渣槽道;所述卧筒一侧下部一体制成有排液槽道;所述卧筒于排液槽道内侧设置有第一排液滤孔;所述分流仓道和排液槽道位于卧筒同一侧;所述分流仓道顶部安装有分流管组;所述旋转滤渣组件包括阀板主轴,所述阀板主轴两端分别旋转安装于卧筒两端;所述阀板主轴一端延伸出卧筒,本发明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进行动态滤渣和排液,滤渣处理量小,能够使污泥顺利被螺旋上提排料;污泥提料效率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筒,所述卧筒一侧上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分流仓道,所述卧筒底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排渣槽道;所述卧筒一侧下部一体制成有排液槽道;所述卧筒于排液槽道内侧设置有第一排液滤孔;所述分流仓道和排液槽道位于卧筒同一侧;所述分流仓道顶部安装有分流管组;旋转滤渣组件,所述旋转滤渣组件包括阀板主轴,所述阀板主轴两端分别旋转安装于卧筒两端;所述阀板主轴一端延伸出卧筒端部,并与换位电机连接;所述阀板主轴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仓,所述排渣槽道、排液槽道和分流仓道正对滤仓;堵塞报警机组件,所述堵塞报警机组件包括顶管,所述顶管与卧筒内侧连通;所述分流仓道和顶管正对同一滤仓;所述顶管上部密封固定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换位电机连接;集渣料斗,所述集渣料斗与排渣槽道连通;所述集渣料斗顶部设置有螺旋排渣器;汇流箱,所述排液槽道通过排水管连接到汇流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滤仓均由一块封板和一块滤板构成,所述封板和滤板一边侧固定于阀板主轴上;所述封板和滤板两端及远离阀板主轴一侧贴紧到卧筒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料斗包括与排渣槽道连通固定的斜料道,所述斜料道另一端底部设置有汇集料斗;所述汇集料斗内侧开设有嵌槽,所述汇集料斗顶部正对嵌槽开设有排渣孔槽;所述嵌槽和排渣孔槽内侧嵌合固定有排渣管段,所述排渣管段边侧和汇集料斗内壁焊接有内封板;所述排渣管段靠近斜料道一侧开设有进渣口;所述排渣管段正对进渣口开设有第二排液滤孔;所述汇集料斗远离斜料道一端焊接有密封端板;所述密封端板上设置有二次排液管;所述二次排液管连接到汇流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料斗顶部于排渣孔槽内部设置有法兰环,所述螺旋排渣器包括固定于法兰环上的提渣管;所述提渣管内侧活动设置有提渣绞龙;所述提渣绞龙底部延伸到排渣管段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筒包括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中空端通过封盖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组包括间隔设置于分流仓道上的多根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另一端连接到两端封闭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顶部连接到进液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仓道内侧设置有多个分流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位设置的缓冲沉淀罐,所述缓冲沉淀罐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液管;所述缓冲沉淀罐底部通过直管连接到分流管组进液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螺旋排渣器进渣口的污泥含湿量较小,能够使污泥顺利被螺旋上提排料。

本发明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卧筒,所述卧筒底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排渣槽道;所述卧筒一侧上部一体制成有与卧筒连通的分流仓道,所述卧筒一侧下部一体制成有排液槽道;所述卧筒于排液槽道内侧设置有第一排液滤孔;所述分流仓道和排液槽道位于卧筒同一侧;所述分流仓道顶部安装有分流管组;旋转滤渣组件,所述旋转滤渣组件包括阀板主轴,所述阀板主轴两端分别旋转安装于卧筒两端;所述阀板主轴一端延伸出卧筒端部,并与换位电机连接;所述阀板主轴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滤仓,所述排渣槽道、排液槽道和分流仓道正对滤仓;堵塞报警机组件,所述堵塞报警机组件包括顶管,所述顶管与卧筒内侧连通;所述分流仓道和顶管正对同一滤仓;所述顶管上部密封固定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换位电机连接;集渣料斗,所述集渣料斗与排渣槽道连通;所述集渣料斗顶部设置有螺旋排渣器;汇流箱,所述排液槽道通过排水管连接到汇流箱。

工作时,控制旋转滤渣组件,具体为:通过换位电机驱动阀板主轴旋转,使阀板主轴上的多个滤仓分别对接排渣槽道、排液槽道和分流仓道;此时,污水通过分流管组进入到卧筒,并进入到分流仓道,接着污水进入到与分流仓道对接的滤仓,通过滤仓进行过滤,滤水通过滤板进入到另一个滤仓,并通过排液槽道将滤水排出到汇流箱;当与分流仓道对接的滤仓中滤渣持续积累,导致堵塞滤仓的滤孔时,污水仍持续进入到该滤仓,此时,污水进入到顶管下部,被液位感应器检测到,液位感应器向控制器发送堵塞信号,此时,换位电机动作,驱动滤仓逆时针快速旋转两个工位;使新的滤仓对接分流仓道,完成积累滤渣的滤仓被旋转对接排渣槽道;最后,滤渣在剩余水流的冲击下,滤渣进入到集渣料斗,并通过螺旋排渣器将滤渣螺旋上提外排。

当换位电机动作前,可通过管阀将分流管组关闭;另外,在滤仓逆时针旋转之前,还可将滤仓顺时针旋转半个工位,将积累有滤渣的滤仓对接排液槽道,对该滤仓进行二次排液;完成排液后,再驱动滤仓逆时针快速旋转两个工位。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滤仓均由一块封板和一块滤板构成,所述封板和滤板一边侧固定于阀板主轴上;所述封板和滤板两端及远离阀板主轴一侧贴紧到卧筒内壁;滤仓组成具体如下:滤仓两端面由卧筒两端内壁组成,滤仓侧面由一块封板和滤板组成,当滤仓旋转时,通过卧筒内壁对封板和滤板远离阀板主轴一端封闭;滤板能够实现过滤排水,封板能够防止排水从卧筒另一侧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集渣料斗包括与排渣槽道连通固定的斜料道,所述斜料道另一端底部设置有汇集料斗;所述汇集料斗内侧开设有嵌槽,所述汇集料斗顶部正对嵌槽开设有排渣孔槽;所述嵌槽和排渣孔槽内侧嵌合固定有排渣管段,所述排渣管段边侧和汇集料斗内壁焊接有内封板;所述排渣管段靠近斜料道一侧开设有进渣口;所述排渣管段正对进渣口开设有第二排液滤孔;所述汇集料斗远离斜料道一端焊接有密封端板;所述密封端板上设置有二次排液管;所述二次排液管连接到汇流箱。工作时,滤仓进行滤水并收集滤渣,当滤渣达到一定量时,滤仓依次旋转到排渣槽道,滤渣从滤仓落入排渣槽道,并通过斜料道将滤渣导入到汇集料斗,汇集料斗收集滤渣,滤渣进入到排渣管段的进渣口,此时,滤渣中少量的水通过排渣管段的第二排液滤孔对滤渣中的水进行二次外排;此时,提渣绞龙旋转,能够将滤渣上提,上提过程中,滤渣能够在未挤压状态下,将滤液通过第二排液滤孔进行二次外排;能够保证提渣绞龙提料效率;排渣管段作为提渣绞龙底部的导向件;排渣管段和内封板配合,能够实现对汇集料斗内侧进行隔离;实现将滤液外排,并能够隔离渣料;便于渣料顺利上提;二次外排的滤液通过二次排液管排入到汇流箱。

进一步地,所述汇集料斗顶部于排渣孔槽内部设置有法兰环,所述螺旋排渣器包括固定于法兰环上的提渣管;所述提渣管内侧活动设置有提渣绞龙;所述提渣绞龙底部延伸到排渣管段内侧;提渣管和排渣管段组成一个排渣管组,当渣料进入到进渣口时,渣料通过提渣绞龙将渣料通过排渣管段上提到提渣管,并通过提渣绞龙将渣料持续螺旋上提,直到渣料螺旋行进到提渣管上部,并通过提渣管顶部的出渣管外排。

进一步地,所述卧筒包括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中空端通过封盖密封,通过筒体和封盖配合,能够实现组成一个封闭的卧筒;从而对污水进行蓄流。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组包括间隔设置于分流仓道上的多根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另一端连接到两端封闭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顶部连接到进液法兰,进液时,污水通过进液法兰进入到汇流管,通过汇流管底部的分流管进行水流分配,水流进入到分流仓道后,能够使水渣均匀进入到整个滤板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仓道内侧设置有多个分流导流板,通过分流导流板能够将水流经过分流管组分配后,能够均匀进入到整个滤板表面,避免滤板造成局部滤渣堆叠。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位设置的缓冲沉淀罐,所述缓冲沉淀罐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液管;所述缓冲沉淀罐底部通过直管连接到分流管组进液端,缓冲沉淀罐接收污水进液管进液,并向缓冲沉淀罐内投入絮凝剂,实现对污水进行絮凝和沉淀,并定期打开缓冲沉淀罐底部的底阀,从而通过直管使缓冲沉淀罐和卧筒连通,实现排液和滤渣;滤液进入到汇流箱,通过汇流箱的排液管将滤水作为中水回用,或在经过滤膜过滤后进行回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污水进入汇流箱时,进行动态滤渣和排液,滤渣处理量小,经过滤水的滤渣进入到螺旋排渣器进渣口,污泥含湿量较小,能够使污泥顺利被螺旋上提排料;污泥提料效率高。

(发明人:张永平;赵光敏;王君诺;刘国印;任向征;夏夕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