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17
申请日:2023.06.26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3/32(2023.01)I;C09B61/00(2006.01)I;C09B67/54(2006.01)I;A01G18/69(2018.01)I;C02F101/30(2006.01)N;C02F1/66(2023.01)N;
C02F1/52(2023.01)N;C02F1/38(2023.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包括蓝靛生产工序和蘑菇种植这两个步骤,所述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在现有的蓝靛生产过程的打靛工序环节中,按浸泡工序中的原料块粒重量计,先向打靛水液中添加1.5%的生石灰,再通过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打靛水液的PH值,获得PH值在7.5~8之间呈浅绿或者浅黄色的碱性水液;打靛工序结束后,用碟式离心机对碱性水液进行分离,得到清液废水;步骤2,将从步骤1中的清液废水排入存储池中待用,存储池通过管道与蘑菇种植喷淋系统连通,清液废水直接或者经过喷淋系统进行调和处理后对正在种植的蘑菇进行喷淋浇水即可。该方法既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蓝靛生产工序和蘑菇种植这两个步骤,所述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蓝靛生产工序在现有的蓝靛生产过程的打靛工序环节中,按浸泡工序中的原料块粒重量计,先向打靛水液中添加生石灰,再通过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打靛水液的PH值,用于使得水液中的靛蓝或者靛玉红能完全发生沉淀,同时获得呈浅绿或者浅黄色的碱性水液;打靛工序结束后,用碟式离心机对碱性水液进行分离,得到清液废水;步骤2,蘑菇种植从步骤1中收集清液废水排入存储池中待用,存储池通过管道与蘑菇种植喷淋系统连通,用于使得清液废水通过喷淋系统直接对正在种植的蘑菇进行喷淋浇水即可;或者清液废水先经过管道流入蘑菇种植喷淋系统进行调水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水液通过喷淋系统对正在种植的蘑菇进行喷淋浇水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水液的PH值范围在7.5~8之间;所述生石灰的添加量为原料块粒重量的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清液废水的PH值在7.5~8之间,进而所述存储池中的清液废水储存时间为3个月以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蓝靛生产过程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包括蓝靛生产工序和蘑菇种植这两个步骤,所述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蓝靛生产工序在现有的蓝靛生产过程的打靛工序环节中,按浸泡工序中的原料块粒重量计,先向打靛水液中添加生石灰,再通过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打靛水液的PH值,用于使得水液中的靛蓝或者靛玉红能完全发生沉淀,同时获得呈浅绿或者浅黄色的碱性水液;打靛工序结束后,用碟式离心机对碱性水液进行分离,得到清液废水;步骤2,蘑菇种植从步骤1中收集清液废水排入存储池中待用,存储池通过管道与蘑菇种植喷淋系统连通,用于使得清液废水通过喷淋系统直接对正在种植的蘑菇进行喷淋浇水即可;或者清液废水先经过管道流入蘑菇种植喷淋系统进行调水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水液通过喷淋系统对正在种植的蘑菇进行喷淋浇水即可。
具体的,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水液的PH值范围在7.5~8之间;所述生石灰的添加量为原料块粒重量的1.5%。
具体的,在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清液废水的PH值在7.5~8之间,进而所述存储池中的清液废水储存时间为3个月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该蓝靛废水再利用的方法,将需要处理的废水转变为可以再利用的有机质碱性水,可以满足种植榆黄菇、平菇、大球盖、竹荪等菇类的种植和拌料用水的要求,既节约了废水处理的花费,又能利用废水得到可靠的效益,同时对环境没有污染。
(发明人:潘月明;何亚六;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