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系统

发布时间:2024-10-10 10:39:39

公布日:2024.06.07

申请日:2024.02.26

分类号:C02F1/00(2023.01)I;B01F27/90(2022.01)I;B01F27/92(2022.01)I;B01F35/00(2022.01)I;B01F35/75(2022.01)I;B01F101/00(2022.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用于解决污水内播撒处理污水处理剂时,多采用人工的方式,从而无法保证播撒药剂的均匀性,并且造成污水处理剂的浪费,造成污水处理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通过在搅拌箱底端设置的第一水泵,用于将污水吸入搅拌箱内,通过在反向过滤箱的上下端设置形成缓冲带,且在反向过滤箱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在反向过滤箱内通过旋转轴和第二旋转叶片的共同作用,使得污水在反向过滤箱内与污水处理剂混合充分后形成混合物,且不会因为水流太快导致污水处理剂形成大量堆积;混合物漫出反向过滤箱顶端后在第一旋转叶片的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均匀,最后通过软管输入到喷洒箱内。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且所述固定架(3)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水泵(4);所述底座(2)顶端设置有搅拌箱(1),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贯穿搅拌箱(1)的底端与其内腔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内腔底部设置有设置有反向过滤箱(102),所述反向过滤箱(102)的轴向上设置有一根旋转轴(104),所述旋转轴(104)位于反向过滤箱(102)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叶片(103),且所述第二旋转叶片(103)处于反向过滤箱(102)的中心位置;所述反向过滤箱(102)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5),且所述进料口(5)上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水泵(6);所述旋转轴(104)远离反向过滤箱(102)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05),所述旋转轴(104)位于电机(105)与反向过滤箱(10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旋转叶片(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过滤箱(102)的顶端和底端上均开设有若干组横槽,所述第二旋转叶片(103)底端与反向过滤箱(102)转动连接,且所述电机(105)外端设置有防水保护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6)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软管(7),且所述软管(7)远离第二水泵(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口(902),所述连接口(902)位于喷洒箱(9)一端,且所述喷洒箱(9)远离软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仓(10);所述喷洒箱(9)内腔中设置有一块隔板(903),所述隔板(903)将喷洒箱(9)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内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限位仓(10)内设置有角度控制组件;所述喷洒箱(9)底端对称设置有两块连接板(9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03)靠近限位仓(10)的一端与限位仓(10)所在箱壁的直线距离小于限位仓(10)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12),且所述液压杆(12)远离液压缸(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活塞(14),所述方形活塞(14)与下腔相适配;所述液压杆(12)位于方形活塞(14)和液压缸(8)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与下腔未封闭端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喷头(17),且所述活动板(1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件(15),其中一个转动件(15)上设置有旋转丝杆(18),所述旋转丝杠贯穿所在一侧的限位仓(10),且所述转动件(15)的直径等于活动板(16)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连接板(901)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且所述连接板(901)底端设置有辅助组件(11),所述辅助组件(11)包括支撑板(1101),所述支撑板(1101)与连接板(901)之间通过螺栓实现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撑板(1101)远离连接板(9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位支撑板(1101),所述支撑板(1101)和下位支撑板(1101)共同组成一组支撑架,支撑架远离喷洒箱(9)的一端设置有移动台(1104),所述移动台(1104)上对称设置有两块连接板(901),所述连接板(901)与下位支撑板(1101)之间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连接板(901)上相距最近的两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联动件(1102),所述联动件(1102)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轴承件,且轴承件远离联动件(1102)的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件(1102)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且两个联动件(1102)上的螺纹孔之间配套设置有一根螺杆(1103);所述移动台(1104)底端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桌脚(1105),每个桌脚(1105)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在对污水内播撒处理污水处理剂时,多采用人工的方式,从而无法保证播撒药剂的均匀性,以及药剂和污水的充分反应,从而影响对污水的处理程度,有可能导致污水处理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导致排出后与外部清洁水源混合造成对水源的二次污染,并且造成污水处理剂的浪费,造成污水处理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有搅拌箱,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贯穿搅拌箱的底端与其内腔相连;所述搅拌箱内腔底部设置有设置有反向过滤箱,所述反向过滤箱的轴向上设置有一根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位于反向过滤箱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叶片,且所述第二旋转叶片处于反向过滤箱的中心位置;所述反向过滤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上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旋转轴远离反向过滤箱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轴位于电机与反向过滤箱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旋转叶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软管,且所述软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位于喷洒箱一端,且所述喷洒箱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仓;所述喷洒箱内腔中设置有一块隔板,所述隔板将喷洒箱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内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限位仓内设置有角度控制组件;所述喷洒箱底端对称设置有两块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液压杆,且所述液压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活塞,所述方形活塞与下腔相适配;所述液压杆位于方形活塞和液压缸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下腔未封闭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角度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喷头,且所述活动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件,其中一个转动件上设置有旋转丝杆,所述旋转丝杠贯穿所在一侧的限位仓,且所述转动件的直径等于活动板的宽度。

优选的,每块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且所述连接板底端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实现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位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下位支撑板共同组成一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喷洒箱的一端设置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对称设置有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下位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两块所述连接板上相距最近的两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轴承件,且所述轴承件远离联动件的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件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且两个联动件上的螺纹孔之间配套设置有一根螺杆;所述移动台底端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桌脚,每个桌脚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搅拌箱底端设置的第一水泵,用于将污水吸入搅拌箱内,通过在反向过滤箱的上下端设置横槽,形成缓冲带,且在反向过滤箱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在反向过滤箱内通过旋转轴和第二旋转叶片的共同作用,使得污水在反向过滤箱内与污水处理剂混合充分后形成混合物,且不会因为水流太快导致污水处理剂形成大量堆积;混合物漫出反向过滤箱顶端后在第一旋转叶片的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均匀,最后通过软管输入到喷洒箱内;

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喷洒箱内设置隔板,使得喷洒箱内分为上腔和下腔,在上腔中存储有来自软管的混合物,下腔中设置有推动组件;且混合物沿着隔板未封闭端落至下腔方形活塞前端,避免了混合物进入喷洒箱后妨碍方形活塞的运动;在限位仓内设置有角度控制组件,通过旋转丝杆来控制活动板的转动,进而控制喷头的喷洒角度,使得喷洒范围更全面,喷洒的更均匀;

三、本发明实例中,通过设置辅助组件,在支撑架、联动件、螺杆和移动台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喷洒箱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同时在移动台底端设置有四个桌脚,每个桌脚底端设置有滚轮,通过推动移动台,操控辅助组件,面对不同高度尺寸的污水池时,操作人员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调整使得喷洒箱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角度,使得该发明的使用更灵活,应用场景更普遍。

(发明人:杨向阳;杨永杰;杨浩;陈永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