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3.14
申请日:2022.11.16
分类号:C02F3/32(2006.01)I;C02F3/28(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格栅井、集水池、厌氧池、土壤渗滤系统,所土壤渗滤系统包括加固围挡、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加固围挡内的土壤种植层、水管分布层和人工土壤层;所述水管分布层设置有与所厌氧池连接的进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分支管道均匀分布在所述水管分布层内。均匀分布在水管分布层内的分支管道可以保证污水在各个位置上均匀渗透至人工土壤层中,同时在分支管道上设置上层出水管和下层出水管,且二者的出水方向分别为上和下,这样在下层出水管被堵塞时,污水可以从上层出水管上流出,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污水可以流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格栅井、集水池、厌氧池、土壤渗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土壤渗滤系统包括加固围挡、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加固围挡内的土壤种植层、水管分布层和人工土壤层,所述人工土壤层包括上层人工土壤和下层人工土壤,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和所述下层人工土壤之间设置设置有加固件;所述水管分布层设置有与所厌氧池连接的进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支撑件,所分支管道由主管道向两侧延伸设置,且所述分支管道均匀分布在所述水管分布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分布层与所述土壤种植层通过密封板分隔,所述水管分布层与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层通过孔板分隔,所水管分布层内铺设有砾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层出水管和下层出水管,所述上层出水管的出水口向上设置,所述下层出水管的出水口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套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套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呈波浪形设置的若干块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漏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度,所漏孔的孔径为2-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和所述下层人工土壤均包括泥土、煤炭和活性炭颗粒的混合物,所述上层人工土壤的土壤密度为1.40-1.5g/cm3,所述下层人工土壤的土壤密度为1.6-1.7g/cm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土壤渗透法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格栅井、集水池、厌氧池、土壤渗滤系统,所土壤渗滤系统包括加固围挡、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加固围挡内的土壤种植层、水管分布层和人工土壤层,所述人工土壤层包括上层人工土壤和下层人工土壤,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和所述下层人工土壤之间设置设置有加固件;
所述水管分布层设置有与所厌氧池连接的进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支撑件,所分支管道由主管道向两侧延伸设置,且所述分支管道均匀分布在所述水管分布层内。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分布层与所述土壤种植层通过密封板分隔,所述水管分布层与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层通过孔板分隔,所水管分布层内铺设有砾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层出水管和下层出水管,所述上层出水管的出水口向上设置,所述下层出水管的出水口向下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套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套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包括呈波浪形设置的若干块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设置有漏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度,所漏孔的孔径为2-3cm。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上层人工土壤和所述下层人工土壤均包括泥土、煤炭和活性炭颗粒的混合物,所述上层人工土壤的土壤密度为1.40-1.5g/cm3,所述下层人工土壤的土壤密度为1.6-1.7g/cm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均匀分布在水管分布层内的分支管道可以保证污水在各个位置上均匀渗透至人工土壤层中,同时在分支管道上设置上层出水管和下层出水管,且二者的出水方向分别为上和下,这样在下层出水管被堵塞时,污水可以从上层出水管上流出,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污水可以流出。
加固板上设置的漏孔保证污水可以从上层人工土壤向下层人工土壤进行渗透,同时,上层人工土壤的密度小于下层人工土壤的目的,减缓水流速度,加强固水性质,将加固板设置为波浪形,可以保证渗透至下层人工土壤的污水相互交织同时使得不同处理程度的污水相互混合,保证菌种多用样性,提高水处理效果。
(发明人:钟玫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