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含硝酸盐废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3-11-11 8:19:16

公布日:2022.04.08

申请日:2021.12.17

分类号:C02F3/3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储罐、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厌氧池包括n个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分区,兼氧池包括m个底部依次连通的兼氧池分区,且nm均为≥2的整数。每个厌氧池分区和每个兼氧池分区内均含有反硝化菌,且各厌氧池分区内的反硝化菌的浓度均大于各兼氧池分区内反硝化菌的浓度。处理系统还包括营养罐,营养罐分别经管道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第一好氧池分区连接。外回流管道将沉淀池的部分沉淀污泥输送至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内。本发明设计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具有高效、排污质控便捷的优点,使得排出污水的总氮小于10mg/L,确保污水排放的质控要求。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储罐、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包括n个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分区,所述兼氧池包括m个底部依次连通的兼氧池分区,且nm均为≥2的整数;每个所述厌氧池分区和每个所述兼氧池分区内均含有反硝化菌,且各所述厌氧池分区内的反硝化菌的浓度均大于各所述兼氧池分区内反硝化菌的浓度;处理系统还包括营养罐,所述营养罐内存储有碳和磷的营养液,且所述营养罐分别经管道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所述好氧池连接;处理系统还包括外回流管道,所述外回流管道将所述沉淀池分别与所述第一厌氧池分区、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连接,将所述沉淀池的部分沉淀污泥输送至所述第一厌氧池分区、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储罐的输液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分区的上方,且所述厌氧池内沿所述第一厌氧池分区至第n厌氧池分区方向,相邻所述厌氧池分区之间采用底部连通和上部溢流连通的交替方式进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厌氧池分区及各所述兼氧池分区内均设有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回流管道包括外回流主管、第一回流支管、第二回流支管,第一回流支管位于外回流主管与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之间,第二回流支管位于外回流主管与所述第一厌氧分区之间;所述外回流主管上设有外回流泵,所述第一回流支管及所述第二回流支管上分别设有流量计及电磁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包括q个底部依次连通好氧池分区,q为≥2的整数,每个所述好氧池分区内均含有硝化菌;第一好氧池分区与营养罐还经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一好氧池分区与第m兼氧池分区经底部连通,第q好氧池分区与所述沉淀池经上部出水结构溢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q好氧池分区与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之间还设有内回流管道,内回流管道上设有内回流泵,所述内回流泵用于将所述第q好氧池分区内的混合液体输入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q好氧池分区向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区输出的混合液体的回流比为100-200%,并控制所述第一兼氧池分内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0.5mg/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出水结构包括出水槽、与出水槽连通的连通管、与连通管连通的进水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好氧池分区内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鼓风机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分区内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4-1.0mg/L,所述第q好氧池分区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1.0-4.0mg/L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厌氧池分区内均含有氨化菌,所述氨化菌用于将含硝酸盐废水内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效率低、污水排放中氮超标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排污质控便捷的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储罐、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

其中,厌氧池包括n个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分区,兼氧池包括m个底部依次连通的兼氧池分区,且nm均为≥2的整数。

每个厌氧池分区和每个兼氧池分区内均含有反硝化菌,且各厌氧池分区内的反硝化菌的浓度均大于各兼氧池分区内反硝化菌的浓度。厌氧池分区内的反硝化菌用于将含硝酸盐废水中的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兼氧池分区内的反硝化菌用于将厌氧池输出的废水中的硝酸盐氮,以及好氧池输回的混合液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

其中,处理系统还包括营养罐,营养罐内存储有碳和磷的营养液,且营养罐分别经管道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好氧池连接。

其中,处理系统还包括外回流管道,外回流管道将沉淀池分别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连接,将沉淀池的部分沉淀污泥输送至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内。

本发明通过设计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通过将厌氧池、兼氧池分别进行分区设计,将各个分区依次连接,能够提高含硝酸盐废水中硝酸盐氮的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将营养罐分别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第一好氧池分区连接,能够确保各个分区内反硝化菌或硝化菌的营养需求。通过上述处理系统对含硝酸盐废水生化处理后,经沉淀池排出污水的总氮小于10mg/L,确保了污水排放的质控要求。

进一步的,上述废水储罐的输液管道的出口位于第一厌氧池分区的上方,且厌氧池内沿第一厌氧池分区至第n厌氧池分区方向,相邻厌氧池分区之间采用底部连通和上部溢流连通的交替方式进行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各厌氧池分区及各所述兼氧池分区内均设有搅拌器,搅拌器将活性污泥与各分区内的废水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外回流管道包括外回流主管、第一回流支管、第二回流支管,第一回流支管位于外回流主管与第一兼氧池分区之间,第二回流支管位于外回流主管与第一厌氧分区之间。外回流主管上设有外回流泵,第一回流支管及第二回流支管上分别设有流量计及电磁调节阀。

进一步的,上述好氧池包括q个底部依次连通好氧池分区,q为≥2的整数,每个好氧池分区内均含有硝化菌,硝化菌将前生化工艺产生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第一好氧池分区与营养罐还经管道连接,且第一好氧池分区与第m兼氧池分区经底部连通,第q好氧池分区与沉淀池经上部出水结构溢流连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q好氧池分区与第一兼氧池分区之间还设有内回流管道,内回流管道上设有内回流泵,内回流泵用于将第q好氧池分区内的混合液体输入第一兼氧池分区内,第一兼氧池分区内反硝化菌对好氧池输出的混合液体中的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分解将其转化为氮气排出。

优选的,上述第q好氧池分区向第一兼氧池分区输出的混合液体的回流比为100-200%,并控制第一兼氧池分内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0.5mg/L

更进一步的,上述上部出水结构包括出水槽、与出水槽连通的连通管、与连通管连通的进水筒。

更进一步的,上述各好氧池分区内均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鼓风机连通。第一好氧池分区内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4-1.0mg/L,第q好氧池分区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为1.0-4.0mg/L

在上述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每个厌氧池分区内均含有氨化菌,氨化菌用于将含硝酸盐废水内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厌氧池分区产生的氨氮输出至好氧池分区内,经好氧池分区的硝化菌转换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含硝酸盐废水的处理系统,通过将厌氧池、兼氧池分别进行分区设计,将各个分区依次连接,能够提高含硝酸盐废水中硝酸盐氮的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将营养罐分别与第一厌氧池分区、第一兼氧池分区、第一好氧池分区连接,能够确保各个分区内反硝化菌或硝化菌的营养需求。通过上述处理系统对含硝酸盐废水生化处理后,经沉淀池排出污水的总氮小于10mg/L,确保了污水排放的质控要求。

(发明人:夏任峰;邢建南;孙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