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废水脱氮处理高效复合碳源

发布时间:2023-10-9 11:12:03

公布日:2022.05.31

申请日:2022.01.25

分类号:C02F3/28(2006.01)I;C02F101/16(2006.01)N;C02F101/3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解决了现有污水的反硝化处理存在碳源不足,而作为常用碳源的葡萄糖易引起细菌繁殖、乙酸钠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所述的高效复合碳源由玉米秸秆发酵制得,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玉米秸秆在烘箱中烘至质量不变;S2.将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S3.取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装入汽爆罐,瞬间减压释放,得汽爆秸秆;S4.将汽爆秸秆置于发酵器中,加入适量水和纤维素酶;S5.在固定温度下,厌氧发酵;S6.发酵完成后过滤得酶解液;S7.在酶解液中加入活性炭脱毒;S8.脱毒后的酶解液进行浓缩;S9.浓缩后的酶解液加入适量甲醇混合即得高效复合碳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复合碳源由玉米秸秆发酵制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玉米秸秆在烘箱中烘至质量不变;S2.将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S3.取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装入汽爆罐,瞬间减压释放,得汽爆秸秆;S4.将汽爆秸秆置于发酵器中,加入适量水和纤维素酶;S5.在固定温度下,厌氧发酵;S6.发酵完成后过滤得酶解液;S7.在酶解液中加入活性炭脱毒;S8.脱毒后的酶解液进行浓缩;S9.浓缩后的酶解液加入适量甲醇混合即得高效复合碳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烘干温度为8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粒度为50-100目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汽爆罐压力为1.2-1.7MPa,时间为5-10分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适量水为玉米秸秆浓度为50g/L,所述纤维素酶加入量100u/g。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温度为30-55℃,发酵时间为48h。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所述活性炭加入量为1%(W/V)。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中,所述浓缩浓度为3倍。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中,甲醇加入量为30%(W/V)。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污水的反硝化处理存在碳源不足,而作为常用碳源的葡萄糖易引起细菌繁殖、乙酸钠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

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所述的高效复合碳源由玉米秸秆发酵制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脱氮处理的高效复合碳源,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玉米秸秆在烘箱中烘至质量不变。

S2.将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

S3.取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装入汽爆罐,瞬间减压释放,得汽爆秸秆。

S4.将汽爆秸秆置于发酵器中,加入适量水和纤维素酶。

S5.在固定温度下,厌氧发酵。

S6.发酵完成后过滤得酶解液。

S7.在酶解液中加入活性炭脱毒。

S8.脱毒后的酶解液进行浓缩。

S9.浓缩后的酶解液加入适量甲醇混合即得高效复合碳源。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烘干温度为85℃。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所述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为50-100目之间。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汽爆罐压力为1.2-1.7MPa,时间为5-10分钟。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所述适量水为玉米秸秆浓度为50g/L,所述纤维素酶加入量100u/g。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所述温度为30-55℃,时间为48h。

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所述活性炭加入量为1%(W/V)。

进一步的,在步骤S8中,所述浓缩比例为3倍。

进一步的,在步骤S9中,甲醇加入量为30%(W/V)。

汽爆罐用于破坏秸秆的纤维素分子,纤维素酶加入后,发酵将纤维素转化成糖分,增加碳源,活性炭能够去除原料中的毒素,加入甲醇能够提升碳源的多元化,进而综合提升复合碳源的除氮效果。

本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玉米秸秆属于农业副产物,而且量大,一般以焚烧为主,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本技术方案采用的主要原料为玉米秸秆,解决了农业废物的再利用问题。

(2).本方案中生产复合碳源相比传统葡萄糖和醋酸处理污水增碳成本降低,在实验对比中复合碳源更容易被污水吸收,整体效果好于葡萄糖和醋酸。

(发明人:江家京;沈鹤龄;任鹏飞;曹旭宏;黄华;王浩)

相关推荐